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青岛:政策“组合拳”赋能海洋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晶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2-04-18 打印本页

海洋是山东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2021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同比增长17.1%,占青岛 GDP比重30%以上。

近期闭幕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并把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列入青岛的“六个城市”定位。

如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对青岛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

《意见》与青岛今年印发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以下简称《海洋15条》)形成了“组合拳”,共同构成“1+1+1”政策支撑体系。

因地制宜提出“双目标”

据介绍,经过综合研判,青岛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到2035年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远期目标。

戚永战表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源自国际咨询机构“梅农经济”2012年发布的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评选报告。同年,我国学者在全球海洋经济课题研究时将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翻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7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我国多个沿海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20214月,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

2021年以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牵头制定了《意见》《行动计划》《海洋15条》。目前,“三大文件”分别以青岛市委、市政府,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形成了“1+1+1”政策支撑体系。

1+1+1”政策支撑体系中,《意见》定位于谋长远、把方向,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青岛海洋发展蓝图。《意见》提出,到2025年,预计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初步建成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岛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双目标’,其根本目的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戚永战说。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为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意见》提出了“五个中心”建设任务。

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引领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人才矩阵等工作。青岛将通过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支持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举措,巩固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包括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创建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稳步发展深远海未来产业、打造现代渔业样板、加快智慧海洋建设、打造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等工作。青岛将通过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百发海水淡化扩建工程、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争创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重大任务,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包括创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拓展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等工作。青岛将通过加快董家口港区项目建设、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海洋绿色信贷、蓝色债券示范金融业务试点、建设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等举措,引领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包括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等。青岛将通过优化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保护总体布局、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物丰”的美丽海洋。

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包括积极构建海洋开放新高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新平台等工作。

针对“五个中心”建设的重点问题,《行动计划》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的要求,提出了未来三年青岛重点打造的“十大工程”,将实施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引领性、首创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化解海洋产业发展难点

据介绍,青岛市海洋经济规模在全国位于先进行列,但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制造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有待提质增效,海洋企业“小、散、弱”的情况依旧存在,海洋人才外流的压力日益增加。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海洋产业政策不精准、不完善是主要短板。青岛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必须从根本上破解海洋产业发展瓶颈。

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意见》以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作为主线,约三分之一的条款关于海洋产业发展。特别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现代渔业等领域,《意见》还进行了专题部署,力争通过3~5年时间,推动青岛海洋产业再上新台阶。

与《意见》相呼应,《海洋15条》聚焦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高端航运服务业、现代渔业等海洋重点产业,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提出了15条、29款扶持政策。

当前,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已成为青岛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优质的涉海企业、科研院所。但对标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水平,青岛还存在研发设计能力不足、缺乏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船舶海工产业链条存在断点、核心配套技术实力不强;缺乏高端船舶海工产品的建造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海洋15条》提出一系列扶持举措,鼓励青岛市船舶海工企业积极争取高端产品订单,积累高端产品加工建造经验,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破解青岛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难点、断点、堵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青岛构建的1+1+1”政策支撑体系,为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青岛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的城市愿景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