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历史民俗

朱元鼎(1896年~1986年)

作者: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时间:2019-04-15 打印本页

  浙江鄞县人,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他专注中国鱼类分类与形态学研究,先后采集鱼类标本达6万多号,在东海和南海发现30多种鱼类新种。编撰首部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为研究中国鱼类分类提供基础资料,为祖国的水产科研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


  朱元鼎字继绍,别名经霖。192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等职。1952年,调入上海水产学院,从事动物学、鱼类学教学。历任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水产研究所(现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兼鱼类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理事长,上海市水产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水产学报》主编。1957年11月~1966年5月,1981年12月~1986年12月,朱元鼎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其间,发挥各专家、教授专长,培养众多水产人才,亲自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建立起一支鱼类学骨干研究队伍。

  朱元鼎早年从事昆虫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鉴于中国水产资源丰富而研究中国鱼类者多为外国人,于是毅然放弃研究多年的昆虫学,转而研究鱼类学。1931年,编撰中国第一部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为研究中国鱼类分类提供基础资料。1935年,发表博士论文《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骨与牙齿之比较研究》,论述鱼类演化和形态变化的关系,为鲤科鱼类分类提供依据。

  朱元鼎长期从事中国鱼类分类与形态学研究,先后采集鱼类标本达6万多号,在东海和南海发现30多种鱼类新种。1963年,朱元鼎和学生合著出版《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以鳔的分枝和耳石形态变化、结合外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并被译成英文版在荷兰出版。1979年,朱元鼎与孟庆闻合著《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以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的研究》,提出中国软骨鱼类新的分类系统,对于鱼类形态学、分类学以及进化理论方面有广泛影响,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朱元鼎著或与人合著《中国软骨鱼类志》《软骨鱼类牙型的研究》《中国软骨鱼类螺旋瓣的研究》《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鱼类》《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等。曾主编《福建鱼类志》《南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等论著,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分编委会副主任兼水产学科编写组主编。他倡议编著中国鱼类志,率助手研究中国软骨鱼类、鲀类、杜父鱼类、虾虎鱼类等鱼类地理分布规律,先后出版《中国动物志圆口纲软骨鱼类纲》等4部鱼类志书。

  朱元鼎生前把私人珍藏图书、资料近两千份提供公用,身后全部献给国家,家属将捐赠所得5万元奖金悉数捐赠上海水产大学,建立朱元鼎奖学金基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