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推进信息化建设纪实

作者: 记者 高悦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2-11 打印本页

  一张海洋地理环境图,所有省直涉海部门共享;

  一个海洋渔业综合信息网,连通了部门间“信息孤岛”;

  一个海洋渔业云数据平台,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为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2015年以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加大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积极构建“人、船、地、海、空、天”海洋综合立体感知体系,开发海洋渔业综合监察信息平台等多种用途,创立“一图、一网、一云”的“互联网+海洋”的管理模式,在“智慧海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探索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自“智慧海洋”概念出现以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就着手开发、研究“智慧海洋”实施与应用的相关技术和平台。

  2014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专门成立了海洋渔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人员赴浙江、山东、北京、江苏、福建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论证,编制了《海南省海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并组织专家完成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平台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迈出海南省“智慧海洋”建设重要和坚实的一步。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大厅

  目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以打造“人、船、地、海、空、天”六维立体感知系统、建设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海南省海洋渔船通信导航与安全装备,以及渔港动态管理系统为抓手,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海洋”体系。

  海洋渔业“人、船、地、海、空、天”立体感知系统整合现有单兵执法装备、无人直升机、无人艇、锚泊浮台、卫星遥感、环岛近海雷达、光电视频、北斗导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海、陆、空信息数据获取形式,实现多种数据的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极大地拓展了海上信息来源。

  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项目是在整合已有海洋渔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海洋渔业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通信网络,开发综合业务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功能模块,实现了海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海洋渔业移动执法、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海上安全生产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涉海企业、渔民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政务公开信息服务。


密切跟踪台风移动路径

  海洋渔船通信导航与安全装备及渔港动态管理系统建设,旨在用3年~5年完成全省大中型海洋渔船北斗终端的升级换代、全省渔业岸台基站的升级改造,建成全省渔业通信指挥专网,实现全省渔业安全生产统一调度指挥。建设全省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动态管理系统,并接入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建设全省14个沿海市县渔船动态监控管理及数据中心分系统,与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无缝连接。构建省、市(县)两级联动的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体系。通过分批建设与升级,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连通海洋“信息孤岛”

  记者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看到,电子地图上叠加的内容丰富,海洋功能怎么划定、岸线怎么划界、哪里有养殖区……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海洋信息,在一张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实时更新。该中心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试运行,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海洋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连通了全省涉海部门的“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是指信息数据被分割存储在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中,不能互联互通、互相分享、整合利用。在信息技术发展初期,由于受信息存储能力、传输能力等的制约,各部门只能通过各自建设的方式实现分散、孤立的数据存储与使用,从而形成了数据壁垒。


近海监测雷达

  过去,数据只是单向点对点传送,现在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把海上捕捞、水产养殖、海岛监控、海域动态、海洋环保、海上搜救、海洋防灾减灾等多个涉海部门的信息汇集到了共享平台上,相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工作职责各取所需、共同研判,科学决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可为省、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研究制定处置方案。防御台风期间,通过对全省大中型渔船和重点渔港、养殖区域的24小时实时监控,可及时发布紧急预警和船舶调度信息,指挥渔船就近回港避风。

  目前,海南正抓紧推进沿海市(县)及船基通信分指挥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省、市(县)两级联动的海洋与渔业动态监控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控和开发能力。

  破解海上执法查证难题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涉海涉渔违法案件呈高发态势,而海上违法查处线索灭失率高、查证难、执法成本高,一直是海洋执法的“老大难”。利用大平台、大数据解决海洋渔业行政执法的难点,由此摆上了总队的议事议程。

  2016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按照“需求牵引、市场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自建、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启动“环海南岛近海雷达监测网”建设。该项合作采用由政府部门提出政策指导和业务需求,引入社会资本,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政府采购的技术风险。


渔业安全生产统一指挥调度


实时显示全省渔船位置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政委李芸介绍说,该雷达综合监控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主动探测等特点,可追踪20海里范围内的各类海上活动目标,通过雷达扫描发现、轨迹分析、光电识别可以判别各类船舶的海上行为合法性,为打击近海非法捕捞、盗采海砂、非法倾废、非法海上旅游等综合执法行动提供信息支持。

  2017年5月至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利用这套系统累计获取疑似海上非法作业线索5554条,其中疑似非法捕捞作业5317艘次、疑似盗采海砂237艘次,并及时通报相关执法部门查处。疑似海上非法作业线索发现率同比提高了近10倍。

  此外,为拓展海上查处违法行为手段,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还积极探索航空执法和无人艇执法等执法取证新模式。通过购买无人机航空执法服务、与地方公司合作开展固定翼飞机航空执法等多种方式,为海洋执法部门在海岛巡视、打击非法捕捞、盗采海砂取证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2016年以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还与多家无人艇厂商合作开展海上巡航,借助无人艇完成了复杂海况下的执法取证任务。

  如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以公务执法船为依托,探索使用无人机、无人艇、卫星遥感、环岛近岸雷达等高科技装备,初步构建起“六位一体”的信息化执法装备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

  保障渔民作业安全

  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小点遍布周边海域的海图上。这一个个小点,代表着一艘艘渔船,它们的行动轨迹实时呈现在平台上。

  “全省渔船实时位置可直观显示在系统上,一旦渔船海上遇险,只要按下警报器,平台便可立即收到信息,按照渔船的定位和行船轨迹,第一时间实施搜救。”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曹文锋补充说:“如若渔船失联,也可通过轨迹回放查询船只在各时间节点的轨迹,预测船舶漂流路线,为海上搜救提供依据。”

  2016年,海南先后完成了海洋渔船北斗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北斗一期安装了6000台海洋渔船船载终端;北斗二期装配了8000台近海渔船北斗终端、3344台北斗船舶避碰终端、1套南海船舶安全监控平台、1000套移动智能位置服务装置,以及10艘执法船的移动智能指挥平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在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海南还积极推进渔船通信导航信息化试点建设,探索建立“海上物联网”。2016年,海南在7艘渔船上安装了人船联动设备,通过“海上宽带”卫星终端,实现了语音电话、实时视频和无线宽带接入,构建起船岸间宽带的数据传输通道,为海上执法提供了新手段。

  渔港动态管理试点建设是海南推进“智慧海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解决传统渔港“脏、乱、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以“提高渔港管理效率、减少违规违法事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为业务导向,提出渔港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统筹现有的渔船AIS、北斗、GPS,及雷达系统功能,同时加上港区视频等设备,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搭建以海洋通讯网络、业务管理服务软件和视频监控平台为主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渔港全局监控,有力提高了系统监控效率,综合提升了渔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7年,海南在文昌清澜港开展了渔港动态管理试点,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渔港管理新机制,促进了渔港环境全面升级。该系统利用近海小目标探测雷达、高清视频监控、船舶自动识别基站和渔港环境监测、火灾监测、人船联动等实时数据采集,3D动态展示、船舶身份识别和自动签证、渔港泊位管理、渔港安全生产管理、水位气象信息播放等功能,使得渔港动态管理更加智能化。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总队长李东屿介绍说,下一步,总队将稳步推进全省渔业岸台升级改造、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渔船通信导航设备配备、各沿海市县分指挥中心建设,制订海南省海洋渔业综合执法建设方案。按全省一盘棋工作要求,分项、分步实施,力求建成功能完善、标准统一的海洋渔业通信指挥系统,用信息化建设提升智能监测监控、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能力,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三区一中心”和海南海洋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