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生态保护

红树成林鸟成群

——温州树排沙岛生态修复之效应
作者: 记者 郭媛媛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0-23 打印本页

  位于东海之滨的温州,有一座泥沙沉积而成的小洲——树排沙岛,它从曾经的生态岛一度跌落成资源枯竭岛,如今,它竟一跃成为温州市级海洋公园,很快还将成为省级水生生物特别保护区。起起落落的树排沙,诉说着它的沧桑之变。

  引种红树郁葱葱

  曾几何时,树排沙不少滩涂遭受外来物种侵袭,生态环境破坏,对岸堤安全造成较大隐患。近年引种的红树林,以其特殊习性,担当着名副其实的“海岸卫士”。

  记者在树排沙看到,红树的叶子绿油油的,根系深深地扎入滩涂泥土,直抵海水之中。

  据了解,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相似植物的总称,它们天性怕冷,从来都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线上。

  在我国,红树林自然生长的最北线是福建福鼎。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工引种后,红树林才逐渐在浙江温州、台州一些海岸落地生根。

  2007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对7个红树植物品种的抗寒实验和耐寒驯化,使原本生长于福建省泉州以南的桐花树作为又一红树植物,首次跨越了3.2个纬度来到温州,在自然环境中安然度过了3个冬天后长势良好。

  2009年,该研究所与温州乐清市海洋渔业管理局正式签订关于红树林科研共建的协议。老鼠簕、白骨壤、木榄……各种红树植物从各地被移植到研究所的温州市永兴基地。随后,包括国家海洋部门、欧盟有关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内的11个红树林合作研究项目在研究所落地;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国布朗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厦门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均与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海洋功能区划调研,围绕树排沙建立保护区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各方支持。2011年,瓯江南口树排沙海域正式成为浙江省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200公顷。之后,树排沙着手筹建龙湾海洋公园,并于2014年成为市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如今,7年过去了,近千亩的红树林郁郁葱葱。从瓯江上望去,江心的那抹绿,在周围码头、大桥、工业建筑的映衬下格外惹眼。

  鱼虾蟹贝又成群

  树排沙种植的红树品种主要是秋茄,还有一些木榄、海漆、无瓣

  海桑等。秋茄是诸多红树植物中耐寒性强的品种之一,经过适当的抗寒驯化,能够度过温州偶有小雪的冬天。

  红树林对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质和有毒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树排沙的土壤曾经长期遭受附近工业废水的侵蚀,刚好为红树林提供了用武之地。

  如今,十年过去了,树排沙岛上,湿漉漉的滩涂上跳跳鱼欢快地蹦来蹦去,招潮蟹从一个个小洞眼儿里探出身子,远处几只白鹭在碧绿的红树林丛上方掠过。红树林露出泥土的部分大约能到人的腰际,这意味着其深埋土下的根系深度。纵横交错的树根保护了滩涂,净化了水质,为浅海鱼群和软体动物营造了觅食和繁衍的宝地。

  经过对这片红树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人们惊喜地发现,一度失踪的河鳗、河蟹、江鲫等瓯江洄游动物又重新出现了。

  近年来,秋茄、桐花树、海漆、无瓣海桑及其他红树林实验品种长势喜人。在此前大型底栖动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8种,隶属于5122633属,鱼、虾、蟹和贝类等底栖生物数量明显增加。

  候鸟闻讯来栖息

  苍茫的水面上,千亩红树林枝繁叶茂,偶尔有不知名的鸟类悠闲地掠过。眼下正是初秋时节,在树排沙栖息的鸟类还不算多,据说春季时过往的候鸟会成群结队,场面非常壮观。

  自201512月起,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鸟类专家便对树排沙及邻近区域湿地鸟类进行了近半年的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113163种。在20161~20172月的调查期间,记录到91370种鸟,以鸻行目鸟类为最多,占瓯江口湿地同期记录到鸟类的50%以上。其中,列入各类保护动物名录鸟类53种,占记录鸟种总数的84.1%,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鸟类保护名录濒危鸟类3种、近危鸟类8种、易危鸟类1种。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党委书记柴雪良告诉记者,树排沙湿地原先并非湿地鸟类栖息地。

  瓯江口区域处于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迁徙季节以及冬季都会有大量的候鸟在该区域寻求栖息地。而随着滨海湿地开发的加快,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呈逐步下降趋势。有关鸟类专家认为,龙湾海洋公园作为新生的沙洲湿地生态系统,未来将成为瓯江口湿地水鸟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对推动滨海湿地及水鸟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