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海岛开发 > 产业前沿

福建:开海兴闽扬优成势 耕海牧渔展示活力

作者: 余尤宜 张子剑 兰志飞 林韦臻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8-01-17 打印本页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福建背倚高山,面朝大海,好景如斯。《山海经》记载“闽在海中”,山的绿色和海的蓝色是福建的天然底色,而发达的海洋经济则是福建的后天特色。

  我们的故事,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讲起。

 

W020180118137249390890.png 

(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小海湾125个,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图为被誉为中国最美渔村的福建东山岛澳角村。曾明 摄)

 

  蓝色海洋 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建设水产千亿产业链

  岁末寒冬,54岁的方秀有不少“想不到”。

  他想不到自己25年前在老家宁德福鼎创办的企业,如今能够集科研、养殖、销售及精深加工为一体,市值已达1.5亿、净利润2100万、年产鱼5000吨,并在新三板上市。

  他想不到在自己多年的努力下,可以突破了高难度的鲈鱼育苗技术,让整个鲈鱼养殖行业的育苗数量由最初的200万尾到今天的5000多万尾。

  “刚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方秀说。

  方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实从1993年就开始了探索。彼时的方秀把目光瞄准了鲈鱼,从育苗研究开始,试图突破高难度的鲈鱼养殖技术。在福建省及福鼎市党委政府和海洋渔业部门的支持下,方秀请来了包括雷霁霖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数年如一日研究鲈鱼育苗、养殖技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海洋渔业结构要‘从捕捞转向养殖,从初加工转向深加工,从海洋一产转向海洋二、三产,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

  方秀牢记习总书记提及的“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他在这条路上一直不断耕耘,创业的激情始终没有熄灭。他和他的企业正在谋划一件大事。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牵线搭桥下,方秀打算联合知名央企,打造更加高端的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

  在宁德,比鲈鱼更出名的是大黄鱼。宁德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福建的大黄鱼大多来自此地。“一网打不尽官井鱼……官井洋、半年粮”这句民谚讲述的就是宁德三都澳一年一度“黄鱼汛”时的盛况。

  从1985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在宁德首获突破开始,宁德大黄鱼产业的方向就从捕捞转向养殖、加工,从而带动了大黄鱼产业30多年的快速持续发展。养殖大黄鱼的企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业链从简单到全方面。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主政福建宁德,为了改变闽东地区的落后面貌,他提出了大念“山海经”的发展思路,“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念好“山海经”被宁德的干群作为工作指导,沿海地区农业发展主要围绕海产养殖、捕捞和加工等进行,包括大黄鱼养殖业在内的现代渔业产业成为发展的“主角”。

  目前,整个宁德有大黄鱼养殖网箱约30万口,年投苗量约10亿尾,养殖产量达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拥有大黄鱼养殖、加工、贸易等企业上百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有20家,出口注册加工厂16家。宁德已成为全国大黄鱼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带动从业人员近2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上百亿元。

“下阶段,我们将建立全产业链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设一批全塑胶养殖渔排、深水大网箱、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规模化种业基地、精深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大黄鱼、石斑鱼综合体和福州渔业生态文化体验馆,形成集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品牌、流通等融合发展的千亿水产业集群,推动现代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说。

 

W020180118137249454477.png 

(福建有海岛2214个,这些美丽的海岛如同珍珠般散落在海上。图为全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福鼎俞山岛。李炜华 摄)

 

  千百年来,在深海游弋的鱼儿们“想不到”。

  鱼儿们想不到自己的“家”竟被“搬”到了陆地上。

  在福建厦门新阳工业区里,有一家科技养殖企业就将海里的鱼养在了陆地上。这些鱼住着工厂的“宿舍”、“喝”着循环水、“吸”着充足的氧气长大。这家企业拥有占地约400平方米的双层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和多层立体循环水海参养殖系统各一套。因为水质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每天的换水量仅为5%,比传统养殖节水95%。而且,这套设备可有效过滤水中的残饵和粪便,并通过生物杀菌设备严格把控水质,养殖过程中可以做到不添加药物让养殖的鱼有优质的生长环境。

  同类型的企业在福建诏安比比皆是,王泉成经营的深海鱼养殖企业通过高新技术,让价格不菲的深海鱼离开大海搬到了陆地生活。“室内养殖深海鱼,既不受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的影响,又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王泉成说,他的企业年产成鱼约500吨,供不应求,非常畅销,下一步将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产成鱼达1000吨。

  “应用工程技术、装备技术、监控技术,用生态、节能的方式产出高效、优质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是今后福建现代渔业发展的方向。”吴南翔表示,目前,福建省累计建设工厂化养殖企业91家,增加养殖面积70万平方米。

大黄鱼和鲈鱼产业的发展,乃至工厂化养殖产业的兴起,只是福建现代渔业发展的缩影。得益于“念海经”“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的科学指导,福建全省现代渔业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大黄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鳗鱼、牡蛎、花蛤、蛏、鲍、海带、紫菜、海参等名优、价值高的养殖品种,预计大黄鱼、鳗鲡、石斑鱼等十大特色品种全产业链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鲍、鳗鲡、紫菜、大黄鱼、南美白对虾五大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分别达到161亿元、154亿元、132亿元、120亿元、118亿元。

 

W020180118137249469868.png 

(福建是渔业大省,2016年全省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734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渔业成为沿海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图为福建沿海的海上鱼排。邱宗新 摄)

 

  金色海洋 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蕴藏无限财富

  福建现代渔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海洋新兴产业也没有落下。

  在福建石狮一家海洋生物化工企业里,虾壳、蟹壳等废弃物也想不到自己怎么就从下脚料变成了“香饽饽”。

  这家企业每天都收购大量的虾壳、蟹壳等水产品下脚料。经过降解、浓缩、结晶、过滤等工序,这些毫不起眼的虾壳、蟹壳,摇身变为氨基葡萄糖。这家企业每年生产3700多吨的氨基葡萄糖及衍生物,出口到欧美国家用作药品原料。如今,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50%以上来自这里,公司年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氨基葡萄糖专业化生产基地。

  金色海洋蕴藏着无限财富。正是这一个个从下脚料到生物医药的蜕变,促进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厦门,一家从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生产、销售的企业,是福建省又一家海洋生物制药领域的佼佼者。“感谢科学家把我‘推下海’,让我发现大海里商机无限的蓝色产业。”2005年创办这家企业的林秀芬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13年来,这家企业不断地壮大发展,从一间20平方米简易房、3个人,到5000平方米厂房、80多人的团队,再到如今的6栋厂房、4.5万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多糖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他们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海洋生物甲壳、鱼鳞鱼皮等资源研发出多种海洋生物制品,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实现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年销售额过亿元,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客户前来洽谈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指出“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给福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如今,人们正收获着由发展带来的饱满果实。

  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一批海洋药物相继问世,用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等各种用途。目前,福建海洋医药与生物制药产业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区,通过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已初步形成以厦门生物医药港、诏安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等为代表的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园区。

  “充分规划、利用海洋资源,让下脚料也有价值。”吴南翔表示,福建已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列入《福建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正在推动实施。此外,还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也通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建设等专项资金扶持,推动了福建一批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领域成果产业化重大项目的实施。

  同样在规划内的还有福建游艇产业,这一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福建作为海洋大省,高度重视游艇产业发展,国务院批复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九条措施》等,都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邮轮游艇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优质海洋企业,扶持游艇产业集聚和做大做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厦门已经有成熟的游艇港和游艇产业集群,常年停靠的游艇帆船已经接近500艘,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达到203家,2016年,参加游艇帆船体验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次,城市游艇产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

  不论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还是游艇产业,如今这类海洋新兴产业已在福建生根发芽。

“我们将持续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邮轮游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吴南翔表示,“我们将按照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的指示,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正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力争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一目标。”

 

W020180118137249483936.png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罗源排污口采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供图)

 

  绿色海洋 依靠科技创新开展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

  45岁的严松也有自己的“想不到”。

  他想不到通过自己的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实现创业之初的理想,为海洋环境保护作出一番贡献。

  他想不到自己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能突破海上监测仪器使用寿命短这一世界性难题。

  严松是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国家环保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专家。他主持的 “石墨烯基超级涂层”课题项目被列入“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并列入“国家A类项目”进入产业化推广。“石墨烯基超级涂层”解决了海洋生物易寄生监测浮球、堵塞采样口这一世界性难题,可防止贝、藻类和钻孔生物的附着,并使海洋监测探头附着期延长13倍,将海上仪器设计使用寿命从1-3年延长至9年,促进了入海排污口得到更加有效的监测和监管。

  严松没有忘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海洋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海洋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从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出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 。”这让严松时刻保持清醒,他发誓一定要努力突破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严松表示。

  2005年,严松创办了当时福建省第一家民营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开展海上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发和海域论证、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的研究。2014年开始,严松的技术团队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海洋监测、海洋保护、海洋环境修复等工作提多种技术服务、数据支撑。而这些工作,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海洋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理念,在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上做了不少文章。包括在全国率先实行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率先开展重点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试点,扎实推进沙滩保护修复和海漂垃圾治理,持续开展“‘百姓富、生态美’”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6.6八闽放鱼日”增殖放流工作实现常态化,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投放各类水生生物物种超过100亿尾(粒)。推动福建省人大通过《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立法,会同福建省发改委制定出台《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市、晋江市、东山县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建成国家级海洋公园7个,推进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开发,开展评选“福建十大美丽海岛”,评选创建全省30个海岸公园。完成全省海洋生态红线选划工作,海洋生态红线区占全省海域总选划面积的38%,高于控制指标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海洋观测、监测、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业务化运行的区域海洋环境立体实时观测网,还建成了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立体实时监测系统,该项目在2011年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逐年提升。按同口径对比,2013年福建省近岸海域一、二类优良水质,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排名前列,仅次于海南和广西。

 

W020180118137249506554.png 

(福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图为晚归的海鸟。刘群力 摄)

 

  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获益最大的,还是普通群众。

  在福建厦门,这里素有鹭岛之称,随处可见白鹭在天空飞舞;在黄厝海域,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文昌鱼保护区;鼓浪屿的居民们在自己家中就可以看到白海豚在海中跳跃嬉戏。

  据悉,中华白海豚极为珍稀,需要丰富的生物种群才能存活,文昌鱼则对水质要求很高。这几年,随着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厦门湾海域及周边海洋生态趋于良好,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和文昌鱼的种群密度稳中有升。

  据厦门海洋部门统计,厦门湾拥有近2000种海洋生物,其中不少属于珍稀海洋物种,2012年被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两年在农业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考核中位列总分第一。

  良好的海洋生态源自福建省委省政府重视海洋生态保护的传统。一直以来,福建省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组织编制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着手进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实施水文气象预报和海洋环境质量通报,组织监视、监测赤潮,提高了海洋防灾减灾的能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此后福建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上更是下足了苦功夫。

  “我们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福建海洋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吴南翔表示。

  近年来福建加强项目用海生态内容的审查,实行“五个一律不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一律不批;不符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要求的,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发布的投资项目目录和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办理报批手续;未安排围填海指标的,一律不批;不能满足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和要求的,一律不批。”吴南翔解释道。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利用科技创新,完善陆海统筹污染防治机制,建立流域-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长效机制,强化开展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加强海洋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严格规范保护区管理,开展保护区内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完善海洋公园、海岸公园建设管理模式,根据国家海洋局部署,积极探索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全省重点海湾、沙滩实施湾长制、滩长制,完善滨海旅游沙滩的分级评价,有针对性开展沙滩岸线修复整治。”吴南翔说,今后一个时期,福建还将继续增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

 

W020180118137249518469.png 

(福建的现代水产种业颇具规模,其中,连江官坞致力于海带育苗创新,苗种远销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形成国内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李彬 摄)

 

  经略海洋 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于陆域面积;海岸线蜿蜒漫长,总长度3752公里,全国第二;海岛2214个,全国第二;沿海有大小港湾125个,深水岸线全国第一;渔业资源丰富,近海生物种类3000多种,可作业渔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

  闽人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开海兴闽经略海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福建海洋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2013年以来,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7076亿元,占全省GDP的27.2%,跃居全国第三,排名广东、山东之后,超过上海、浙江;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8003亿元,占全省GDP的28.1%,较2015年增长13.1%,比全国平均高6.3个百分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福建人,从眼前透彻无垠的蓝色中不断汲取资源。悠悠岁月,一晃数千载。今天的福建人,如何面对孕育自己的海洋,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如何经略海洋,同大海和谐共存?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2018年海洋与渔业工作。”吴南翔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未来福建将大力拓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强化福州、厦漳泉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地位,打造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湾区海洋经济,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福建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理顺海洋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海洋经济市场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陆海联动,推动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海岸、海岛、近海、远洋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积极推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创新引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福建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海洋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化市场配置,完善福州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市场在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岛礁”建设,创建“和美海岛”。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实施《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开展“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和“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全面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碧海银滩”沙滩整治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推动人工渔礁工程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打造和谐美丽海洋 。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新福建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推动海洋与渔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协调推进海洋经济、现代渔业、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工作,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快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谱写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篇章。”吴南翔表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我们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