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旅游 > 海岛旅游资讯

我国首批裂流警示标识在海南设立

提醒游人注意下海安全,远离危险区域
作者: 记者 庞修河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7-09-01 打印本页

  中国海洋报讯  8月31日,记者从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我国首批裂流警示标识已在海南三亚、陵水的重点滨海旅游区设立完成。

  裂流是在海面波浪的辐射应力及压力差作用下,海浪破碎后,堆积至岸边的壅高水体穿过碎浪带回流入海的条带状表面流。今年7月8日,广东阳江海陵岛连发两起游客溺水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失踪。当地海洋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推论,他们当时可能遇上了裂流这个海滩的“隐形杀手”。

  据悉,裂流流速大多在0.3米~ 1米/秒,最快可达3米/秒,长度可达30米~100米甚至更长,流向几乎与岸线垂直。据专家介绍,不论天气状况和海滩类型如何,裂流都有可能突然出现,且通常不声不响,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典型裂流流速约为2米/秒,超过一般人的泳速。由于裂流流速很快、流幅狭窄,甚至连救生员受训时也常被其拉向外海。

  为掌握重点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的情况,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会同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对海南省三亚、陵水地区热门滨海旅游岸段开展调查。调查采用实地走访、现场拍摄、无人机观测等方法,针对海南南部的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的裂流灾害特征和公共风险警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及评估。

  通过参考国外多版裂流警示标识设计图,结合对三亚、陵水地区滨海旅游裂流灾害现状、公共警示需求及海滩规划的调研情况,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设计完成了符合我国滨海旅游地区需求的裂流警示标识。标识采用写实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裂流危害、风险预判、逃生自救等安全信息直观醒目地传达给公众,提醒游人注意下海安全,远离危险区域。

  下一步,海洋减灾中心将进一步开展全国范围的裂流灾害快速排查和警示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便于操作和推广的裂流灾害技术评估方法和规程。将联合地方海洋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采用水深地形分析、数学模型计算、遥感影像捕捉、现场勘测等多种方法,对全国重点滨海旅游区的裂流灾害现状进行快速排查,确定我国裂流灾害高风险的滨海旅游区域。同时,根据排查结果,联合当地海洋部门,在滨海旅游区设立公共警示标识及大屏幕,开展裂流灾害科普警示宣传,提升公众对裂流灾害的安全意识。远期将联合相关技术研究机构,探索裂流精细化风险预警报,搭建数值模拟预警报业务平台,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和降低裂流危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