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管理 > 海岛使用

惠州无居民岛使用权未来可以招拍挂

作者: 记者 黄海林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7-05-19 打印本页

    南都讯惠州拟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和海洋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全市海域、海岛、滩涂、湿地等海洋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探索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制度;严格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力争进入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第一梯队。

  南都记者昨日从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惠州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目前正在公示,有关单位和市民群众如有意见和建议,可于64日前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向该局反馈。

  联系电话:0752-2276520;传真:0752-2274390;电子邮箱:hzhyyyj@126.com;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麦岸路2号市海洋与渔业局9

  A

  现状

  海洋保护区总面积占比全省第一

  “惠州海域总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81.4公里,所辖海域岸线曲折,生态环境基础良好,生物资源丰富,保护区总面积占比全省第一。”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海区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海区内生物种类多达1300多种。拥有石斑鱼类、龙虾、鲍鱼等名贵种类的幼体,有多种贝类、甲壳类,岛屿周围还有大量的马尾藻生长。

  目前,惠州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局部仍有污染(主要分布在惠州港、范和湾以及考洲洋局部区域)。惠州入海陆源污染物来源多样,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农业面源、生活污水污染,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惠州海洋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加。“十二五”以来,惠州市通过对新上水污染型及“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项目严格把控,累计否决的项目超过800个,年平均项目否决率10%左右,入海排污状况得到适度缓解。

  规划指出,惠州海洋依然受入海陆源污染物严重影响,“十三五”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新的污染增量,将给“十三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规划还指出,惠州海洋生物资源在不断衰退。近几年,大亚湾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明显波动态势。渔业捕捞总量逐年下降,渔获物组成以低质种类为主。

  B

  目标

  进入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第一梯队

  该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惠州要力争进入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第一梯队。2020年,逐步建立推广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限制排污许可证的增发,完善入海排污权交易制度。

  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调查。开展大亚湾(含考洲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研究,系统调查面源、点源、养殖等污染物排海量,摸清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建立海洋环境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录,重点监测淡澳河、南边灶河、岩前河、柏岗河、霞涌河和吉隆河等水质较差的入海河流。

  入海河流整治方面,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尽快列出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清单,到2020年,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C

  举措

  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在696公顷以内

  该规划提出,要健全海洋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海域权属管理,对全市海域、海岛、滩涂、湿地等海洋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尝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海洋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并编制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

  推进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深化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改革,创新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继续推行海域海岛资源招拍挂出让。探索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规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配置。

  据悉,目前惠州市海域内共有海岛162个,海岛数量约占广东省海岛总数的8 .25%,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122个,面积最大的大三门岛面积4.79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要建立全市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4%,保有总长度不少于124km,保留区面积不少于751公顷,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在696公顷以内,利用率100%

  强化海洋生态红线区刚性地位,确保区域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安全要求。切实保障惠州市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能够尽快落地,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标志指引,发布海洋生态红线保护状况信息,对海洋生态红线实施成效进行定期评价考核。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强化建设项目前期审核,实施“流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对大亚湾区沿岸实行水污染项目流域限批,对重污染行业实行“行业限批”,慎重审批基地或园区外新建重污染行业项目。

  加强海域使用许可、入海排污口设置等后评估和监督检查,强化红线管控落实情况的执法监督。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等技术手段,配套建设海洋红线监测网络体系,覆盖管控重点区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