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以艺术之名,挖掘海岛的生态价值

作者: 李忠 来源:华高莱斯 时间:2021-07-06 打印本页

在新发展时期,人海和谐、高质量发展是海岛开发的新要求。随着世界海岛1.0时代“奢华型生活岛”即将走向终结,2.0时代的海岛开发需要哪些逻辑,应注意哪些要点,有哪些打造“秘籍”?

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在“中交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暨玉环海山岛开发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世界海岛文旅发展新趋势》,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现将李忠先生在论坛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以下是论坛演讲内容整理(四):

4 李忠观点以艺术之名  挖掘海岛的生态价值

前两篇文章——《观鸟这件“小”事,做出海岛经济“大”文章》、《“洗脚不上岸”,另辟海岛经济新路径》,我们提到发展海岛旅游,可以通过打造“观鸟胜地”、“海钓天堂”来挖掘在地的生态价值。

其实要挖掘生态价值,走“人心经济”的话,还有一大秘籍:

03依托海岛风景,营造艺术风景

艺术是提升岛屿形象,打响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艺术和海岛的结合,绝对可以用梦幻组合来形容。曾经,有个段子这样调侃:当下盛行两种海岛,一种是传统的海岛,一种是艺术的海岛。刚才中交的领导也有提到,中交、玉环联手打造的海山生态旅游岛项目,正朝着艺术海岛的方向努力。

提到艺术与岛屿的结合,说一个值得玉环借鉴的案例——日本·濑户内艺术祭。

濑户内海位于日本西部三大岛屿之间,是日本最大的内海,海域内座落了直岛、丰岛、女木岛、男木岛、小豆岛、大岛、犬岛等岛屿,资源富足,自然景观出众。德国著名地理学家费迪南到濑户内海游历时曾赞叹道:“如此一般的美景,世界的其他地方不会有第二个。”

濑户内海也有很多的岛屿,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阻、人口老龄化严重、留不住年轻人等种种原因,分布在海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渐渐失去了固有的活力,知名度很低。

后来,濑户内海就以生态环境为底板,通过艺术振兴,打造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来发展海岛经济。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每3年举办一次,首次举办为2010年。那一年,原住民不足万人的日本濑户内海岛屿群,百日之内,就涌入了94万人次的游客。

安藤忠雄、草间弥生等著名艺术家,都在濑户内海留下了经典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位于濑户内海直岛的草间弥生的作品——《世界尽头的南瓜》,已成为濑户内艺术祭游客心中共同的艺术地标,是每位到濑户内海游客的必到之地,甚至有游客评论说:没见到草间弥生的南瓜,就等于没到濑户内海。

除了濑户内艺术祭上的大南瓜雕塑,地中美术馆等地标也是引人登岛的重要吸引力,更是每位游客打卡拍照圣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濑户内海群岛上打造的作品不只是局限在一个景点或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并把这些地方的作品,通过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一个个主题,串联起来形成动线,以增加在地海岛旅游产品的系统性、多样性、趣味性。同时,在动线中探寻大师作品,已成为建筑迷们乐此不疲的游岛方式。

如今,艺术祭为濑户内海诸岛赢得了极高的国际知名度。众多震撼的地标性艺术作品,为艺术祭打响了头炮。2006年,英国版《Traveler》杂志将直岛与德国柏林、西班牙毕尔巴鄂等七处地方列为了“21世纪文化名胜”和“不得不去之地”。同时,该岛也曾于英国007系列小说《THE MAN WITH THE RED TATTOO》当中登场。因为艺术祭,濑户内海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朝圣地。

那么,濑户内艺术祭是如何打造成为世界级艺术朝圣地的呢?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艺术创作与在地环境的融合!

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推进课主任竹田谦介说过,举办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不是为了促进观光,而是为了实现濑户内海的永续发展。政府要活化地方发展,如果用税金盖道路、做建设,只有一时的效果;发展艺术,让艺术与本土的生态和文化融合发展,却有长期的影响。

在艺术创作与在地环境的融合方面,濑户内海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01 艺术与地形结合

依托地形创作艺术,以最小开发兑现最大价值。

濑户内艺术祭的众多作品都强调与在地的地形环境相结合,以最结合自然的开发模式,实现对在地生态最小的影响,以此来兑现最大化的艺术价值。

以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为例,地中美术馆70%的建筑深入地下,通过天井形式采自然光,并沿山丘坡度修建了入口,完美地将美术馆融入到周围的自然景色之中,堪称建筑与艺术融合的典范。

02 艺术与生态结合

在生态基底上植入艺术,实现艺术祭的永续发展。

濑户内海内所有创作都是在原有的环境底板上植入艺术,而不是让周围的环境来迁就艺术。

无论是女木岛上做成插画风格的海鸥装置,还是座落在一处砂石场的空地上的“山声洞”,都是在原有的生态基底上植入的。

如果玉环用艺术发展海岛经济的话,一定要注意这点,就是让所有来的艺术家最好不要搬着艺术品放到咱们海岛来,而是根据海岛的状态专门去定制艺术品。

03 艺术与人文结合

与当地居民共同创作,最大程度实现艺术在地化。

我国台湾地区艺术家王文志在小豆岛先后做过四个以竹子为材料的作品,从第一届的《小豆岛之家》,第二届《小豆岛之光》,第三届《橄榄之梦》,到第四届的《小豆岛之恋》,都是从村民们讲的故事里找题材,和村民一起劳作,一起伐竹砍树做素材,甚至邀请村民一同参与创作而成。

04 艺术与历史结合

以海岛历史为背景,赋予其新时代艺术价值。

日本艺术家竹腰耕平的作品《小豆岛之木》,就是着眼于小豆岛在工业时代的老旧厂房,再结合北海岸线采伐的树木创作装置而成。

竹腰耕平将一个树干已被砍伐的百年树根,从地表下小心的挖掘出来,并仔细地将每一丛大大小小的树根,用刷具刷去上头的泥土,吊挂在一个废弃的仓库,使得游客可以从不同的方式仰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

最终,濑户内海通过艺术与环境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世界级的艺术岛屿标杆。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依托海岛风景,营造艺术风景,挖掘玉环生态价值,促进海岛经济的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