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唐山国际旅游岛:生态修复带来的生机

作者: 陈佳邑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0-08-21 打印本页

近日,河北省唐山国际旅游岛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码头边,一只斑海豹从海面跃出,一会儿昂起头东张西望,一会儿晒起了“日光浴”,见到有人拿手机拍照,还摆起了“pose”,模样十分“呆萌”。

斑海豹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是唯一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它的“不请自来”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惊喜,也折射出唐山国际旅游岛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取得的成效。

因地制宜见成效

“草木盛而广覆,野花发而幽香”“十里平滩缓,经年细浪多”,是对唐山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唐山国际旅游岛包括菩提岛、月岛、祥云岛及北侧陆域,岛屿面积为39.76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45.6千米,岛上林地、草场丰茂,游禽、飞鸟繁多。

然而,唐山国际旅游岛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此前,海洋开发活动导致岸线侵蚀、湿地破坏、沙滩被占用,辖区内海淤积、沙滩萎缩、植被消退,海岛生态功能不断降低。  

因此,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势在必行。但是,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岛的水文地质、环境特征、开发状况各不相同。比如,月岛最早开始进行旅游开发,人为破坏程度也最严重。菩提岛的珍稀植被丰富,但因地质环境受自然灾害影响也最大。”唐山国际旅游岛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友东表示,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管委会确定了“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海岛整治修复基本思路。

海岛修复,科技先行。自2011年起,唐山国际旅游岛管委会委托多家科研单位对辖区海域的水文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等进行现场调查,依据自然条件和岸线演变情况,建立旅游岛整治修复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查明各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海洋地质特征,实施海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等。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制定出台了相关保护规划,结合各岛周边海底地形测量、生态调查等基础资料,启动了7项海岛及周边海域综合整治修复工程。

“在菩提岛,我们用原土植被打造生态廊道,栽植耐碱性草木,用沙生植物护坡,从而加强近岸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唐山国际旅游岛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利顺说,在月岛,管委会拆除了多处违规搭建物和滨海游乐设施,下大力气清理沙滩及近海的漂浮物,并铺上了卵石沙路、木质栈桥,使岸滩更加开阔整洁。在整治修复过程中,管委会尽量保留岛上原有礁石、植被等,努力打造一个无斧凿之痕的原生态环境。

海岛上的刻意“留白”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管委会开展海岛整治修复的一大举措。  

菩提岛南部是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岛的生态涵养区、鸟类栖息地。近年来,相关部门制定了《菩提岛诸岛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菩提岛诸岛自然保护区巡护制度》等一系制度,切实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

“我们把保护区划为无人区,用木栅栏隔开,不许游客随意进入。”杨利顺说,为防止游客擅自闯入保护区、打扰野生动物栖息,岛上安装了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时刻关注岛上动态。针对保护区排水不畅问题,管委会在核心区外围修建了排水闸,切实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

同时,管委会还在岛内开展了动植物资源普查,扩大岛内水域面积、修缮淡水湖、放养鱼贝藻类、建立动物救助站和食物投放点等。

如今,随着自然保护区项目持续推进,菩提岛重现了原生态风貌。岛上,野鸡、野兔随处可见;水面上,天鹅、水鸭悠然嬉戏。  

据统计,岛上常年生存和季节生存的鸟类现已达到40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就有68种。每逢春秋两季,这里鸟类成群,海天之间常见成群的水鸟掠过,蔚为壮观。

“环境好了、鸟儿多了、岛上的旅游产业也火了,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前来‘打卡’”。说起海岛整治修复成效,杨利顺颇为自豪。

耕海牧渔有起色

开展海岛整治修复,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极大地促进了唐山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

此前,祥云岛水清藻绿、海鸟成群、沙蟹如潮,是著名的渤海湾渔场。但由于开发活动破坏,导致近海水质量下降,海底沙漠化情况严重。近年来,有企业看准商机,通过投放人工礁石改善海洋环境,打造唐山海洋牧场。

据介绍,通过投放人工礁石,可为鱼类、藻类“搭台造窝”。这活儿看似简单,却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收益。

“价值几十万元的构件礁,投到海底没几天就被冲走了,这是常有的事”。作为一家从事海洋牧场经营的企业负责人,张振海所在的企业还是坚持下来了,他相信总有一天能将海底“沙漠”变“森林”。  

如今,唐山海洋牧场“耕海牧渔”逐渐有了起色。通过海底视频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量藻类附着于礁石上,鱼虾、贝类在这里栖息,原本浑浊海水也变清了。 

2009年以来,在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支持下,唐山海洋牧场承担了多个海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在4000亩的海域范围内投放人工礁石构件77万立方米,分批次投放了牙鲆、海参、魁蚶、黄蛤等苗种,形成海底藻林面积83960平方米、移植大型海藻350万株、种移植海草床面积50公顷。据统计,2019年,唐山国际旅游岛码头渔获量超过2000万斤,其中高端海产品达到500万斤。

“每到丰收的季节,码头就格外热闹,鱼虾蟹等海产品源源不断地被运送上岸,销往全国各地。”郑友东说,通过海岛整治修复带来的红利,有目共睹。

如今,通过推广投礁修复模式、培育海底生态藻林、建设海洋牧场,唐山国际旅游岛已经形成了养殖业、休闲渔业、海产品加工业等多产业交融的海洋经济新业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