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北部湾再摸“生态家底”

作者: 陈立红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0-08-20 打印本页

87日,经过半个多月的持续作业,由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所”)组织实施的“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第一阶段航次外业顺利完成。

这是北部湾十余年后,又一次综合调查,对摸清北部湾海域环境状况、积累北部湾海域环境资料,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3年调查230站位

722日,16名科考队员,乘“粤科1号”船,从广西北海起航,驶向北部湾——“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第一阶段航次外业调查正式启动。第一阶段航次主要执行北部湾北部近岸站位的调查,内容包括海洋化学、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共完成海洋化学调查站位87个,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站位56个。

据悉,“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将分3年实施,计划在北部湾海域设立230个调查站位,开展海洋动力学、海洋环境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该项目任务主要分为3个方向:在北部湾海洋动力学调查与评价方面,将在北部湾海域开展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调查,评估北部湾环流、边界流、冷水团、上升流及暖池时空变化规律及机制;在北部湾海洋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方面,开展海洋化学、海洋沉积物调查,评估北部湾海洋资源承载能力;在北部湾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方面,开展北部湾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等生物资源调查,查明北部湾生物资源量及重要经济种类的资源量及生存区域,评估北部湾生物资源现状。

第一航次任务结束后,海洋四所将完成样品的室内分析,并继续组织北部湾北部区域的海洋动力学调查以及中部和南部区域的综合调查。

▶ “碧海银滩”也是“绿水青山”

北部湾是一个半封闭新月形浅水湾,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东临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北临广西。北部湾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当前,距上一次北部湾综合调查(908专项)已超过了10年。在此期间,北部湾海域没有开展过大型综合性海洋调查。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作为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地区,摸清北部湾海域环境状况、积累北部湾海域环境资料,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新一轮的北部湾海域海洋基础调查迫在眉睫。

2019年,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复立项,该项目旨在开展北部湾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建立自然资源评估方法,评估北部湾海洋动力学、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现状,分析资源变化趋势,为北部湾向海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项目调查和评估区域覆盖我国所属北部湾全部海域、海岸线,分别完成北部、中部、南部区域的调查和评估,可得到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环境调查资料。

科研新兵海上“首战”告捷

“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是海洋四所正式运行以来组织实施的首个大型综合调查项目。项目规模大,涉及专业多,调查海域广,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实施难度大。

海洋四所高度重视项目工作,成立了以副所长张秋丰为项目负责人、专业范围涵盖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项目团队。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遵循严谨、规范、科学、有效的原则,紧紧围绕项目需求、科学目标和工作任务,项目团队经严密论证,编制完成了《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人员组成及分工,确认了仪器设备情况,强化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制订了项目航次计划,提出了海上调查作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

根据实施方案,海洋四所先期开展了海上实际作业技术培训;对所有仪器进行检试,保证装备仪器状态良好;开展备航检测。鉴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根据自然资源部及地方要求,编制了出海作业期间疫情防控预案,并配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

716日,海洋四所召开了项目外业调查动员会,所长黄大吉指出,海上酷暑难耐、风浪较大、不可预见因素多,有些同志还是科研新兵,大家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守岗位,完成任务;在船上要做到统一指挥,同舟共济、互助互爱。黄大吉在安全方面特别强调:要注意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安全,以及样品、数据和资料的安全,严格落实防疫相关措施。

根据北部湾北部近岸海域的潮差及水深情况,项目组选用不同调查船,分批组织实施了本次调查。初次出海的调查队员们在经验丰富的老队员的带领下,很快熟悉了各项作业流程,水深测量、海水透明度测量、水样采集、现场多参数分析及水样过滤、沉积物采集、生物垂直拖网和水平拖网、底栖生物采样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风高浪急,新队员与老队员一起经受了晕船等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