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海岛科普 > 人文地理

记南海区博鳌海洋环境监测站

作者: 记者赵宁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9-03-20 打印本页

  “我们站得到了3000多平方米的划拨土地,目前已经完成了征地、场地平整等工作,一个全新的博鳌站即将诞生了。”南海区博鳌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李飞激动地说。


  博鳌站是海南省管辖海域内最重要的岸基海洋环境监测点之一,监测地理位置十分显要,自建站运行以来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鳌站原本房屋狭小,工作条件艰苦,而很快它将焕然一新。

  “小站点”做出“大文章”

  2016年的7月,记者第一次来到博鳌站。该站距离著名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仅有8公里,但却鲜有人知。

  “小”是博鳌站给记者的第一感受。

  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电视机……在不足10平方米的值班室内,各类办公设备和家具摆放得满满当当,人多时显得更加拥挤。

  当时,正在博鳌站里值班的观测员吴健带领记者参观了博鳌站。吴健介绍,博鳌站大概10天左右轮班值守一次,每天主要观测海洋水文气象,包括水温、盐度、浪高等数据。整个博鳌站共有3人,因为办公场地实在有限,只好采用轮班制度,平时一个人值班,如果碰上恶劣天气,站上至少保证两个人在岗,并且启动加密观测,每隔一小时报告一次。

  博鳌面向广阔无垠的南海,是台风登陆海南岛的主要岸段,每年影响海南省的台风有75%是从该地区登陆,海洋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满足当地海洋管理、防灾减灾、国防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需要,2007年,博鳌站正式建站,2008年开始运行,开展包括潮汐、海浪、水温、盐度、风向、风速等观测。博鳌站的观测数据填补了长期以来海南岛东部岸线上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空白,对海南岛东部岸线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2月,博鳌站作为我国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监测岛岸基站正式投入运行,岛岸基站的业务化运行,进一步丰富了博鳌站的监测内容,突出了博鳌站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54月,博鳌站又作为海南省海洋大气监测点进入项目试运行。

  博鳌站在海洋环境评价和海洋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无”站观测能力待提高

  博鳌站没有标准气象观测场、没有观测系统数据接收和发送机房、没有符合岛岸基站监测要素分析要求的监测实验室,仅有验潮井和2兆有线通信系统等监测基础设施,而岛岸基站实验室位于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验潮室中,气象要素观测仪器只能架设在验潮亭屋顶之上。

  “博鳌站基础设施现状完成业务化运行尚且困难,在此情况下,拓展在线生态、水质、海洋大气等业务面临困难。”海口中心站副站长王雅娟说。

  王雅娟表示,将博鳌站能力升级改造并达到示范站标准要求,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提高对地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支撑水平,是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为了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公益服务能力,同时,根据博鳌亚洲论坛有关海洋事务的需求,使该站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博鳌海洋站业务设施须进行升级改造,该项目已于2015年立项。

  小站将迎翻天覆地变化

  目前,博鳌站改造项目已经启动,未来这里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博鳌站上级单位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建办公室副主任吴珂介绍,新的博鳌站占地面积3332.92平方米,业务楼及配套设施位于老站验潮井1000米左右的地方。

  博鳌站此次升级改造要建设1座可停靠4艘监测艇的码头、1栋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的三层业务楼、2栋面积均为750平方米的中小型监测浮标维护维修存贮车间、1座标准气象观测场并建设场区道路、绿化、供水、供电、围墙等公共配套设施。

  吴珂介绍说,项目现已完成征地、场地平整、陆域及海域地质勘察、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编制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待上级部门就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批示后,即可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博鳌海洋站业务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将成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装备比较全面、整体能力比较突出的国家重点岸基海洋环境监测台站。其业务平台可供至少18名专业人员开展海洋常规生态监测、浮标监测业务、碳交换通量监测、数控管理等业务工作。

  新的博鳌站不但能够较好的落实常规海洋台站的业务工作,还将极大提升海南岛东部海域海洋生态监测、海洋环境与灾害预警预报、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海洋领域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升级后的博鳌站能够更好地为海洋防灾减灾及预警预报服务。”王雅娟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