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海岛科普 > 科普知识

海底命名:为海底山川铭刻中国印记

作者: 朱本铎 来源:地质调查科普网 时间:2018-12-19 打印本页

  几百年前,新航路的开辟让海洋这个天堑成为最具效率的通衢。自此之后,世界各地人们开始打破孤立状态,成为统一整体。英国思想家培根这样评价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战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可以根据意愿,自由控制介入战争的程度。”近代以来,海洋权益一直是萦绕着每一个新兴国家的斯芬克斯之谜,似乎每一个强国的崛起都与海洋密切相关。葡萄牙、西班牙是近代最早的“海洋帝国”,荷兰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来又打败荷兰之后,成为海上霸主,俄国几代沙皇倾全国之力夺取黑海与波罗的海出海口……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近代中国不善经略海洋,有海无防,屡遭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新中国成立后,改善了有海无防现象,海洋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时期中国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们也在从事一项关乎海洋权利的工作——海底命名。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编制、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以下简称“《图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书列入“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入选“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该书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生动揭示南海海底形态的三维地形图。若将南海水层剥离,我们会发现,南海的海底千姿百态,同样发育高山丘陵和盆地峡谷。如同陆地的华山、泰山、黄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的海底山川也需要名字。以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航海家的名来给海底命名,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底命名推向全世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海底命名之由来

  大海广阔无际,海底是不是一片平坦?其实,海水覆盖之下的海床并非同样平坦宽阔,既有地形平缓的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海岭、高耸的海山和深邃的海沟,海底地形地貌多姿多彩。陆地上有高山,有河流,有峡谷。与此相对应,海底也有海山,有海谷,有深渊。如同陆地的自然地理实体必须赋予名称一样,海底地理实体也应该赋予名称。国际上规定,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可划分界线的地貌单元,赋予其标准名称的行为即“海底命名”。海山和海谷也必须有各自的标准名称,否则航海图上如何标注呢?各个海洋学家都随意起名,一个海山有多个名字,岂不乱了套?

  国际海域的地名,需得到国际组织的审议批准。目前,对已确认的海底地理实体进行正式命名已成为国际惯例,且许多都已命名,如大西洋中脊、冲绳海槽、麦哲伦海山群等,这有利于海洋图件的编制和海洋科学勘测、开发管理,也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命名海域的管辖权。

  地名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实体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及宗教信仰。地理实体的命名权通常归属于地理实体的主权所有者或发现者。比如,“地理大发现”时期,白令、库克、麦哲伦等航海探险家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给这些“新发现”的“领地”冠以发现者的名字。因此,就有了现在的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库克海峡等地理名称。

  随着海洋科研、深海探测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大洋深处。竞争深海蕴藏的各类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取海洋权益的重要活动。积极开展海底命名,同样是海洋强国的普遍做法。国际上很早就开展海底命名工作了。过去,在不同国家、地区出版的海图和文献中常出现海底命名规则不一、地名互相矛盾的现象,产生了诸多错误。为解决此问题1900年国际海底命名委员会成立。“二战”后该委员会调整归属于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联合设立的大洋水深图制图工作组(GEBCO),并更名为“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SCUFN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海底命名体系,审定各国提交的海底地名,建立国际海底地名辞典,推广使用正式的海底地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英、德、法、俄、日等海洋强国开始重视海底命名工作,并主导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西、阿根廷和韩国等新兴海洋国家也加强了海底命名工作,并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南海必须赋予中国地名,广州海洋局研究团队从水深数据处理、地图编制、地理实体识别、命名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创了我国海洋地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南海海底命名规划和命名工作。首批245个地名就以中英文标注在公开出版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上。随着该书在国内外的发行和应用,200多个蕴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地名逐渐被全球海洋学界认可和使用。

  海底命名有规则

  海底命名不但在海洋调查和航海中必不可少,也体现着一国对命名海域的管辖权。南海的海山要按照中国的标准,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命名大洋海底地理实体,是人类开展深海探测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命名者科技实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

  标准化的南海地名在国际社会的广泛采用,有利于我们维护南海海洋权益。使用中国的命名方案,也就限定了南海周边国家对海底地名的使用。海底不可以随便命名,首先,我们要进行海底水深测量,获取多波束数据,编制高精度的海底地图,才能识别每个海底地理实体。其次,命名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我国确定了以《诗经》为主,以中国历史人名为辅的命名体系,《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对应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名包含通名和专名两部分,通名区分地理实体类型,专名区分地理实体个体。如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的“鹿鸣平顶海山”“采薇平顶海山”,“鹿鸣”“采薇”为专名,“平顶海山”为通名。其中,“鹿鸣”“采薇”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小雅·采薇》,这些名称成为刻在大洋深处的中国印记。

  南海北部的海山,我们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医学家命名,如“墨子海山”。东南部的海山以唐宋诗人命名,如“王勃圆海丘”“苏轼海丘”,等等。西南部的海山以我国古代航海家命名,如“鉴真海岭”“郑和海岭”,等等。西部的海山取词于唐诗《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南海的“明诚海丘”和“易安海山”蕴含着赵明诚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郑和海台”“景宏海山”和“马欢海丘”等记载着我们航海先辈的无畏和勇敢。看到这些地名,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也时时提醒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批准的海底地名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公开的出版物中必须使用标准地名。不得使用自编的南海地名,更不能使用外国人的命名,如称黄岩岛为“斯卡伯勒浅滩”、称东沙群岛为“普拉塔斯群岛”是不对的。继续推进海底命名我们也牢记使命,海底命名与海洋权益研究工作从未止步。专家认为,随着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和大洋科考的进行,我们将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底地理实体。同时,积极推进海底命名工作,在国际海域进一步体现中华文明和文化元素,大洋深处将会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