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海岛开发 > 产业前沿

广东海陵岛发展海岛旅游之我见

作者: 许兆欢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1-22 打印本页

  海岛由于地理区位特殊,拥有独特的人文风景,并成为推动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海陵岛是广东第四大岛和阳江第一大岛,岛域(主岛)面积107平方公里,境内岛礁星罗棋布,是国内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一是源远流长的海洋商业文化,二是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三是多姿多彩的海洋渔俗文化。从资源禀赋条件看,海陵岛旅游业最大优势在于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海洋文化资源深层次的挖掘与整合,仍以单元素居多,项目整合不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低,缺乏内涵和外延的发掘,缺少城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努力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并使之个性化,将会使海陵岛旅游产业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更加具有吸引力。

  资源丰厚优势彰显

  源远流长的海洋商业文化。海陵岛是宋元时期南海丝路的中转站,与宋有关的古迹众多,其中“南海Ⅰ号”就是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艘远洋商船。宋·朱彧《萍州可谈》卷2记载:“广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溽洲有望舶巡检司,谓之一望……商船去时至溽洲,少需以诀然成解去,谓之放洋。”已故著名史学家徐俊鸣先生指出,文中的“溽洲”即“螺洲”,就是今天的海陵岛。据考证,在该岛上设镇成为海上船舶避风和补给之港,已有六七百年历史,闸坡镇由此逐渐发展为广东著名渔港。到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贬谪雷州徐闻时曾慕名至海陵岛,挥笔写下了“峰眉如黛翠如环,破镜迷离烟雾间,昨夜双鱼何处所,戙船多在海陵山”的绝美诗篇。

  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历史上,海陵岛是沿海军事设防重地。1279年宋元交替之际,南宋太傅张世杰崖山兵败后欲前往占南招兵,在途中遇台风覆舟溺死安葬于岛上,其墓就位于今海陵岛力岸村北侧的平章山脚,现设有太傅庙等遗址。明末16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独角兽”号舰船在附近海战中沉没,明官员邓士亮成功打捞起沉船上的红夷炮等大、小火铳36门。其中24门被紧急运往与后金对阵的宁远前线。现保存于飞鹅岭的古炮台建于咸丰九年,为阳江总兵潘庆所建。此外,大角山、南鹏、马尾等诸岛还残存大量抗战和国内战时期的战壕、碉堡等军事遗存,足见其历史沧桑。

  多姿多彩的海洋渔俗文化。海陵岛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广东鱼仓”之称,岛上的闸坡渔港是闻名全国的十大渔港之一。目前海陵岛有常住人口约10万,其中近3万人为渔民,长期与海相伴、靠海为生的劳作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观念和心理特征,形成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祭海拜船头。岛上渔民敬畏海洋,相信在冥冥中有主宰他们生死、收获的神灵,因此出海前会祭奠大海,请求海上神灵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舱。如遇海上狂风暴雨,会向大海撒米,祈祷平安。又如海上龙舟,不像江河龙舟那样刻意雕琢,只是由渔民日常使用的“艇仔”插上彩旗,更显出一种粗犷的原始美。

  抓住机遇深度挖掘

  加强沿海城际旅游合作互动。在制定海陵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合作,共同打造跨省区市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精品环游等旅游新线路,策划以“南海Ⅰ号”、戙船古澳等景点为主的海上观光旅游,开辟广州等重要港口城市赴海陵岛的定期邮轮航线。游船可以从“海上丝路”环游的始发港广州出发,行至海陵岛,途经电白、徐闻和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最后到达海口、三亚等地。游客们能够在沿途中欣赏到各地特色景观,在静态与动态的游历中回顾历史,享受美景。对跨省区市精品旅游线路的设置,要有科学性、可行性,还需要组织有关专家、旅行社共同进行考察和评估确定,线路范围可根据未来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从广东、广西、海南延伸至福建、浙江等地。

  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海陵岛有优质的海洋生态环境,有特色的渔家风俗和美食。可考虑将海岛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当地渔俗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让游客与渔民一起生活、劳作,亲身体验渔乡、渔村的风俗民情。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捕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海鲜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生活的乐趣,形成一条以“洗海浴、捕海鱼、吃海鲜、观海景、买海货”为特色的旅游线路。

  目前,粤西国字号海上休闲钓鱼基地就在海陵岛。自开展休闲渔业试点以来,出海垂钓成为海陵岛旅游的时尚,广受游客的青睐。虽然其总体规模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在周边商品开发方面,海陵岛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不足,文化内涵发掘缺乏深度,附加值低。因此在未来旅游商品开发上,应注重发掘带有“海味”,能体现海岛海洋风貌、风土人情的产品。

  优先保护合理开发

  着力保护好海洋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要着力保护利用好岛内古港口、古渔村、古民居等文化遗产。海陵岛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亮点,“南海Ⅰ号”是其最核心资源,建议借“南海Ⅰ号”参与申遗契机,加大对岛内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制定完善海陵岛历史遗存以及传统民俗等保护政策,划出相应范围,逐步恢复岛上古港口、古渔村、古民居等建筑原貌,严格保护和修缮太傅墓、那洋村窑址等重要历史遗迹,加快对海岛重要历史人物事迹、民间传说的收集整理工作。对正被现代生活淹没的民俗风情要及时抢救、整理,将其改造成新的旅游文化景点。

  严控岛区内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对于岛区内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一定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保持旅游景点尤其是大角湾景区的长久优势。要把项目建设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可能对海岛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造成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监控。现阶段,海陵岛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南部海滩一带,而海岛东北部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须有序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避免与其他地区海岛的旅游项目雷同,使自身的整体旅游资源整合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作者系广东省阳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类高级经济师、助理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