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广东着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作者: 记者赵婧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1-20 打印本页

  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83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201810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广东海洋GDP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2012~2017年年均增长11%2017年达1.82万亿元,占全省GDP20%,占全国海洋GDP22.6%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行地和排头兵。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率先探索,勇于先行,创造了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海洋经济蓬勃发展。1122~25日,2018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在广东湛江举行。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广东,将在海博会期间展示“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向海而行 谋篇布局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是典型的以沿海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省份。

  作为自然资源大省,广东面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4114公里;海岛1963个,海岛岸线长2378公里。510多个海湾中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滨海湿地面积10178平方公里,红树林面积323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丰富;森林面积1.632亿亩,森林覆盖率59.08%,森林蓄积量5.83亿立方米。建设海洋强省,广东得天独厚。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推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内生发展、向海发展、加快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市串珠成链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

  201710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了“一心两极双支点”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致力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沿海高端产业带、世界级沿海都市带、滨海旅游带、沿海生态绿带;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开放型经济引领区、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对广东自然资源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1611月,原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广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步伐。201710月,广东省政府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也是第一部省部联合印发的海岸带规划。

  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广东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我国的“融合之湾”“创新之湾”“开放之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桥头堡。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20181025日,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部署,广东组建省自然资源厅,将陆地、海洋自然资源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国土空间管制与自然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


  蓝色增长 产业腾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沿海经济带已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集聚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

  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深茂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珠江口形成闭合网络,与现有公路、轻轨、地铁一起,将构建完善的粤港澳三地交通网络,对加强大湾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广州、深圳等主要港口为依托,建设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2017年,广州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6亿吨、集装箱量迈上2000TEU新台阶,分别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三、第四,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深圳港2017年完成集装箱量2525TEU,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全球沿海港口第三位。

  重点发展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滨海城市和海陵岛群、川山群岛、万山群岛、大亚湾中央列岛、南澳岛、湛江湾六大岛群的滨海旅游业,打造高端海洋旅游业。2017年,广东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实现旅游收入9290.2亿元、同比增长14.95%,接待过夜游客3.35亿人次、同比增长11.0%,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7%75%

  截至201811月,广东省已有15个海上风电项目通过核准,预计2020年可建成投产410万千瓦,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规划海上风电场址23个,总装机容量6685万千瓦,有望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海上风电发展驶入快车道。


  广东重点支持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大型浮式结构物、海底探测关键传感器、深海装备新型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广深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基地,推进珠江西岸世界级先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珠江两岸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创新示范集聚区,提升海工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大力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端临海工业。在沿海的地区集约发展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惠来四大石化基地,推进巴斯夫湛江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台山核电、阳江核电项目建设;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科技创新 抢占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自主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要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广东围绕海洋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主动抢占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科技力量雄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10多所涉及海洋研究的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均设在广东省,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


  科技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每年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超过500项,在全国排名第三。海洋科技领域专利约占全国10%2017328日,由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正式开钻,510日点火成功。试采成功为推动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世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一份优秀的“中国方案”。

  创新示范引领。2014~2016年,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带动超过4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海洋科技创新,研发出海洋新型酶类、新型生物功能制品等一大批海洋高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0179月,全国首家省级海洋创新联盟——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20187月,组织了首次联合科考,积极探索大型科考平台共享机制。

  搭建自贸区平台。2018828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提出了涵盖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管理权限、推行“一照一码走天下”、建设粤港澳“自贸通”等20条具体意见。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广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促进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构建美丽海洋。

  保护区网络日趋完善。广东已建成海洋保护区63个、面积49.5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海洋类保护区有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美丽海湾建设初见成效。广东率先在全国提出并组织实施美丽海湾建设,在汕头南澳青澳湾、惠州考洲洋、茂名水东湾建设3个省级美丽海湾试点。珠海、汕头、惠州、东莞等地海岸整治修复取得实效,初步实现还海于民、还景于民。

  人工鱼礁建设成效显著。广东率先启动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各级财政投入6.65亿元,建成生态型人工鱼礁50座、礁区核心面积28679公顷。启动建设珠海、茂名、惠州3个大型人工鱼礁示范项目,汕尾遮浪角、汕头南澳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修复。

  构筑滨海优质生活圈。旅游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政府提出着力构建“蓝色滨海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八大海湾和海岛旅游圈,打造“城海相映、港兴船游、湾绿岛美、水清沙白、豚游鸥飞”黄金海岸带。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

  当前,沿海经济带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生产组织关系,进而有力推动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广东沿海经济带地处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沿,有利于广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拓展新空间;国家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有利于广东发展沿海经济带,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于1022~25日视察广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为广东改革发展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为广东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放眼未来,广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广东将坚持世界标准,瞄准国际标杆,精心谋划、强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统筹开发和保护,将其建设成为全球一流品质、极具魅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