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科研教育

中国东盟专家聚会研讨应对海洋酸化

作者: 记者 兰圣伟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1-13 打印本页

  115~7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区域海洋酸化观测系统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日本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酸化及其对珊瑚礁系统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海洋酸化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进展,并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研讨会分享了中方在区域酸化监测、酸化观测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成果,以期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

  海洋酸化速度正在加快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pH值降低的现象。自本世纪初国际上首次提出海洋酸化问题以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重要内容。

  “全球大洋观测到海洋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北冰洋,在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北极地区酸化水体正在明显地向北和向深呈加速扩张趋势。”海洋三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奇研究员说,我们通过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扩张,预计酸化水体将在本世纪中叶覆盖整个北冰洋,将对北冰洋三文鱼的主要饵料翼足类产生严重影响。

  该项研究成果于2017年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并入选当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化学领域文章。

  近20年来,陈立奇团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得了北极地区大量与气候、碳循环和海洋酸化相关的第一手高精度数据资料。“北冰洋是我们观测到的第一个快速且大范围、长时间酸化加重的大洋,比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观测到的结果都要快。”陈立奇说。

  长期参与南北极海洋酸化研究的海洋三所助理研究员祁第解释说,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变暖引起了北冰洋海冰面积快速后退,诱发冬季水——带“腐蚀性”的酸化海水大范围入侵,是导致北冰洋酸化海水快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祁第将研究区域从南北极延伸至西北太平洋。“在海洋酸化表征研究中,我们大多以文石型碳酸钙饱和度为参考,这是因为海洋中多数钙化生物的骨骼和外壳主要由文石型碳酸钙构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从1993年到2018年,西北太平洋人为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明显,文石型碳酸钙饱和度明显下降,说明西北太平洋上层海洋也在发生快速酸化。”祁第说。

  海洋酸化危害不可逆转

  海洋酸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海洋生物,特别是海洋钙质生物,是目前科学家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次研讨会上,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也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厦门大学教授高坤山表示,海洋酸化究竟会导致海洋光合固碳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酸化与二氧化碳升高“双刃剑”效应的平衡。在海洋酸化加速的进程中,一些藻类必然进行生理调节并逐渐适应酸化环境,由此遗传或进化方面的变化也将随之发生。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浩郎研究员以涠洲岛珊瑚研究试点站长时间观测结果为例,回顾了过去50年来涠洲岛珊瑚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他说,涠洲岛珊瑚礁系统目前正面临七大威胁,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的影响不容小觑。

  陈立奇认为,海洋酸化引起的碳酸钙溶解直接影响如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钙质生物,破坏整个食物链,如果海洋酸化持续加剧,或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不仅是大洋,海水酸化如今已开始影响各国近岸海域。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数据,目前尚无法掌握我国近海海水酸化情况,因此建立长期观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正处于多种环境压力之下,对其运转、变迁与调控机制的认识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说,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海洋酸化引起的海洋化学变化,正在改变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环境,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未来应建立一套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化学和生态模型,实现模拟和预测海洋化学趋势及生态系统的响应特征,帮助科研人员正确评估、预测海洋酸化及其生态效应所面临的风险。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自2016年首届中国-东盟海洋酸化观测网研讨会以来,海洋三所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酸化领域的合作日趋紧密和广泛,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研讨会的举办是落实《南海各方行动宣言》海洋环保合作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为东盟区域深入研究和监测海洋酸化及其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基础支撑。”陈立奇说。

  东南亚拥有海草床、珊瑚礁、红树林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酸化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严重威胁。同时,由于该区域国家监测手段和设备相对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酸化调查研究的进展。

  海洋三所副研究员颜金培说,海水溶解无机碳是研究海洋酸化的主要参数,海洋三所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一套高分辨走航海水溶解无机碳观测设备,并配备有GPS走航信息系统,适合全球不同海区海水溶解无机碳等检测需求,提供高时空分辨数据,可为东南亚各国开展海洋酸化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装备支撑。

  “本次论坛无疑将加深与会各方对海洋酸化国际前沿动态的认知,了解各方在海洋酸化及其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推动中国-东盟在该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陈立奇说,目前联合国及各相关国际组织、沿海国家都已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但在全球范围内,碎片化和分工化等海洋观测工作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海洋酸化的科学研究。在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中应更多分享相关信息和经验,加快中国-东盟区域海洋酸化观测系统建设,共同应对海洋酸化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