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海岛开发 > 开发聚焦

浙江洞头“靠海吃海”新传

作者: 记者安海燕 通讯员王艺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10-30 打印本页

  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我国14个海岛县之一——洞头,坐拥302个岛屿。

  洞头依海而兴。这里是浙江第二大渔场,也是浙南的“海上门户”,温州湾区经济的核心区域。

  洞头以海为美。有“神州海上第一屏”半屏岛,“七十二胜景”大瞿岛,鸟类天堂南北爿山岛……

  2003年和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两次来到洞头调研,指示要把洞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日前,温州市洞头区区长林霞在“蓝色海湾国际论坛”上表示,“洞头建设‘海上花园’的历程,实际上走的就是蓝色崛起、绿色发展之路,是‘两山’理论在海岛的具体实践。”

  “靠海吃海”不能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的目的也不是贫守青山。洞头在践行“两山”理论中,突显了“保护”“转化”“人本”几个关键词。

  【保护】 “三个故事”见一斑

  “破败不堪的自然环境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也难以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绿水青山才有基础吸引投资、转化财富,最终变成金山银山。”林霞介绍了3个保护生态的洞头故事。

  ——一块被拯救的礁石。鹿西是洞头一个离岛乡镇,为改善居民出行条件,2015年当地政府开始筹建鹿西综合交通码头。最初,码头选址在鹿西岛西南方的“老虎礁”。该处水域开阔,水深条件良好,但后来考虑到岸礁海岸线的不可再生性,为了保护这块天然“老虎礁”,决定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林霞说,不只是鹿西码头,小三盘通村公路、中心渔港港区道路二期工程等项目,都是为了保护沙滩、海湾、岸礁等优质自然海洋生态资源,而改变了原来的方案和线路。

  ——一处保护优先的围垦区。2015年,洞头明确规定,对新增的涉海工程,不得进行围填海审批。当时,有一片已经确权可填的3710亩海域,当地政府采取了“围而不填”的办法。“围而不填”并非闲置,而是采取了保护性开发,以透水构筑物形式打造“梦幻海湾”旅游综合体,开辟生态用海新途径。

  ——一批“禁止入内”的无居民海岛。按照岛群功能定位,洞头将无居民海岛划分为适度利用型、一般保护型和特殊保护型310个岛群。对居民较少的海岛实行“小岛迁、大岛建”,通过农房集聚实现“退人还岛”,谋划主题岛的保护性开发。对生物多样性海岛,从干扰走向保护。

  “如在南北爿山岛,我们实施了筑巢引鸟工程。”林霞介绍,南北爿山岛是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老百姓都叫它“鸟岛”。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海洋精灵,一方面禁止人类登岛,即使科学观测也是利用离岸式平台,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对海鸟招引和种群恢复工作的经验,采用假鸟模型和鸟叫声回放等手段实施鸟类招引,修复鸟类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工程。据统计,现在已经有51种、1.2万余只海鸟在此栖息繁衍。

  【转化】 资源变资产,“传统”成卖点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对洞头而言,我们立足海岛实际,不断打出特色牌,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林霞说,“靠海吃海”是海岛人的天然选择。洞头利用生态“杠杆”来撬动产业崛起,换一种“靠海吃海”的方式,走出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

  洞头东岙沙滩曾因渔民挖沙变卖,美丽沙滩变成了烂泥滩。20167月,洞头启动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疏浚了渔港,建起了生态廊道,修复了沙滩。

  海湾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是东岙村的渔民。在海边一套32层的民房,原来一年租金2000元都没人要。现在开起了渔家餐馆,年租金已经涨到6万元,翻了30倍。

  村民逢人便说,“黄沙变成了黄金”。

  石头老屋可以说是洞头人的“乡愁”,是海岛人生存智慧的结晶。石屋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外墙由一块块米黄色的花岗石拼成,加上其间灰白的水泥线,远看如同“老虎”斑纹,因而人称“虎皮房”。后来,许多村民拆了石头房建钢筋水泥房。

  “‘虎皮房’是洞头的宝贵资源,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记忆,不能任其消失。”林霞介绍,对此,洞头开展了古渔村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尽量保护原先风貌的原则,对海岛石头屋、古祠堂、古街巷进行保护修复和重建。如花岗村,引入了市场投资,对石头屋进行开发利用,“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里带来20万元的租金收入。

  对村民来说,石头老屋变成了“富民金屋”。

  渔业是洞头的传统产业,也是民生产业。紫菜、羊栖菜、大黄鱼成为洞头渔业的主打产品,2017年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洞头养殖大黄鱼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全国首创了“深水养殖+休闲渔业+岛礁观光”模式,累计放养大黄鱼300万尾,使大黄鱼从“罕见”变“常见”。

  从2017年开始,洞头依托霓屿3万亩紫菜养殖,建成了紫菜现代产业园,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上田园综合体。眼下,他们正在与有关企业进行对接,打造紫菜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渔业+数字经济。

  在渔业转型升级中,“讨海人”变成为“渔经理”。

  【人本】 绿水青山彰显无限魅力

  “洞头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让海岛人民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效应,感受到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独特魅力,并进一步凝聚成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林霞介绍,比如,在花园村庄建设中,渔农民积极投工出力,企业、在外洞商积极捐助、认购、认建,2017年建成的17个花园村庄中,有一半的投资来自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

  洞头的“绿水青山”为投资海岛带来了无限商机。今年以来已接洽客商60余批,成功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达350亿元。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诚意医药大健康研究院、大黄鱼研究院等7个院站基地相继落户。签约“梦想小岛”等10个高端人才项目,温州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已经建成,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正式投用,数千名大学生的到来,给岛城带来了青春和活力。

  近年来,浙江在实施大花园战略中,设立了“两山”发展基金,温州市取消了对洞头的GDP考核……一项项政策红利为洞头发展带来了机遇。展望洞头的海岛前景,林霞信心满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