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科研教育

强化实践环节 着力培养应用型海洋人才

作者: 周锦忠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09-12 打印本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淮海工学院作为一所海洋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紧紧围绕海洋做文章,大力加强海洋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海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践、创业实践等途径,切实加强应用型海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社会实践,促进学生走向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提升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淮海工学院历年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及江苏省的表彰。2018年,学校以“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为主题,以近100个实践团队为依托,组织上万名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团队为海洋类社会实践项目,对于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拓展海洋知识、服务海洋产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高公岛,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紫菜的养殖过程,近距离观察紫菜生长环境。随后,队员们走访当地的紫菜加工企业,了解紫菜的加工过程和相关工艺流程。

  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智慧海洋,智能牧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连岛渔民开展调查访谈活动,着重提高渔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并在了解连岛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好海洋牧场实践工作。在苍梧绿园开展调查问卷活动,让市民们明白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有效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小分队还前往临洪河口进行湿地考察,对湿地进行水质采样,同时对湿地周围的植被拍照记录,采访了湿地附近的居民,了解当地居民保护湿地的意识,在临洪河口湿地管理局了解湿地近几年的现状和对湿地保护采取的措施。

  见习实践,帮助学生走向企业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应用型海洋人才的关键所在,淮海工学院紧密结合海洋学科特点,通过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生产实践、企业顶岗实践、见习实践等多种途径,努力探索应用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

  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涉海专业人才培养立足于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立教学、科研和创新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目前,学院建有国家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8个,产学研实践基地30余家。在本科生中实施学业导师、科研助理等制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药学院“青春弘毅行,研习任道远”医药实践服务团分别走进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博瑞生物医药泰兴市有限公司,开展为期40天的专业见习。通过轮岗和固定岗两种形式,充分学习车间制药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QA和QC、产品研发、仓储物流等专业知识,通过师徒式的带教,大家边看、边学、边干、边思考,收获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此外,药学院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标志着“3+1”模式正式落地生根,该院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的大四学生走进企业,开始为期1年的上岗带薪实习。

  创业实践,助推学生走向成功

  淮海工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继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后,大学科技园又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淮海工学院又一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广大学生,尤其是海洋类学生从在校起就开展了创新创业实践,为他们毕业后的创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明,2002年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微生物菌剂的销售、生产管理工作,2009年回到连云港市灌南县,创立连云港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已成为淮海工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在地方带动就业、带头致富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好评,201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张冬冬,曾经是一名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在大学期间主要依靠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寒暑假兼职所得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于2017年创办连云港市剑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小棚虾的养殖与生产及贝类新品种的苗种繁育与养殖,该项目获得2017年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称号。

  像这样的淮海工学院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做出成绩的事例比比皆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