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旅游 > 旅游小贴士

海边游玩警惕海蜇伤人

作者: 雷雪梅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08-15 打印本页


  持续高温使海滨浴场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地方,在海边游玩,可能会发生被海蜇蜇伤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则危及生命。什么是海蜇?海蜇蜇伤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处理呢?

  海蜇,又称水母,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直径可达0.5米,胶质较坚硬,通常为青蓝色、白色,称为“海蜇皮”。下有8条乳白色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海蜇直径约50厘米,最大可达1米。

  据悉,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海蜇毒素的毒性是河豚毒素的450倍。海蜇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海蜇保护自己的方式。就算扯断触须,它仍黏在伤口上,继续放毒。值得一提的是,水母即使死掉,身体裂成碎片,其触手也会射出刺细胞,因此不要随意玩弄冲到海滩上的水母。

  人体皮肤薄嫩处最易蜇伤,一般可在数分钟后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敏感性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红斑水肿、水泡、淤斑,甚至表皮坏死。若全身多处被蜇伤或被毒性强的海蜇蜇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严重者可致死亡。极少数对毒素敏感的患者,可出现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咳血性泡沫痰等,若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因肺水肿、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一旦被海蜇蜇伤,首先应迅速离开海蜇存在区域,并去除留在皮肤上的触须,抑制毒素释放。可拿镊子或其他工具去除触须,或戴上防护手套再去除触须,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触须或蜇伤部位。其次,立即用碱性洗液冲洗患处,如碳酸氢钠、肥皂水或明矾。如果身体小面积被蜇伤,可采用冷湿敷的方法,比如用冷敷剂、三黄水和硝矾洗剂等中药清热利湿,或者应用磁疗拔罐等方法,可以迅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如果蜇伤面积较大,伴有胸闷、憋气时,就需要及时到

  医院进行紧急救治,不可贻误抢救时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