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海岛科普 > 科普知识

珠海淇澳红树林保护区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在线 时间:2018-07-25 打印本页

基本概述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该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西北部,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淇澳岛西北部,居于东经113°36'113°39',北纬22°23'22°27',西北及东北与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与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护区面积5103.77公顷,红树林面积700公顷,呈半月形展示。它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生长在海滩上的红树林既是防风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更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数以万计,90多个种类迁飞的候鸟。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共拥有底栖动物51448103种;鱼类1104190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5目,58156种(含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动物15种)。同时,保护区境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珍稀濒危动物共计1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2.8%,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中华白海豚),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如虎纹蛙、鸢、风头鹰、赤腹鹰、松雀鹰、水獭等),淇澳岛保护区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和在此停留的候鸟,这些种类许多都是国际协定中的保护鸟类,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34种鸟类,占候鸟保护协定总数(227种)的15%;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的16种鸟类,占中澳候鸟协定总数(81种)的19.8%,此外,区内还具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确定的物种20种。另外,还有广东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17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13种。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165470695种(野生植物140398556种,栽培植物65106139种)。在野生维管植物中,其中蕨类植物192839种;裸子植物334种,被子植物118367513种。其中红树植物达101315种,分别占中国现有红树科、属、种的83.3%86.7%55.6%;半红树植物达799种,分别占中国现有半红树科、属、种的77.8%90%90%;红树林伴生植物为111515种,分别占中国红树林伴生植物科、属、种的73.3%71.4%68.2%

历史沿革

  198911月,粤府函[1989]168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6月,成立珠海市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管理站,由市绿化委员会管理。

  20004月,珠府办函[2000]55号文,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由淇澳管理区管理。

  20022月,市林业局正式接管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接管,卢海洋站长兼管全面工作。

  200411月,粤办函[2004]383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淇澳岛自然保护区和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卢海洋兼管保护区全面工作。

  20055月,为健全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尧同志任第一届管理处主任,具体业务委托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负责。

  20061月,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筹建正式完成,并独立办公。

20067月,市委组织部正式任命杨雄邦同志为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保护区管理处第二届主任,负责保护区全面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