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经济动态

向海,向海,向海!

作者: 通讯员李鹏 杨晓佼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8-05-17 打印本页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西海洋和渔业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海洋和渔业向高质量发展。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科学规划向海经济主体功能区,着力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开创向海经济发展新局面。

  打通海铁贸易联运脉络

  3月8日,投资14亿元的广西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钦州市召开。作为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的重要枢纽,两年后,北部湾港通过能力预计达4.5亿吨,千万标箱国际大港“呼之欲出”。

  曾经,“广西货”不走广西港,是广西海洋经济物流航运环节的无奈状况。

  “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要先建港。”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视察时,为广西向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更好地谋划向海经济蓝图,写好‘海’的文章,广西大力建设深水码头、泊位、巷道以及防波堤、锚地等港口经济关键性基础工程,打通海洋经济国际贸易交通脉络。”广西海洋和渔业厅党组书记席扬说。

  “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南向通道’的决策部署,海洋和渔业各部门全力抓好项目用海保障。”广西海洋和渔业厅厅长蒋和生表示。

  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组成,具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群形成的规模优势,资源丰富、区位独特。近年来,北部湾港的建设获得“项目用海保障”的保驾护航,先后建成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及进港航道、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北海铁山港1-4号泊位等一批标志性工程。

  广西向海通道飞速发展。根据《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广西积极打造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北部湾港加快与国内外重要港口合作,目前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0多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实现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全覆盖,港口基础设施和吞吐能力迈上新台阶。

  如今,北部湾经济区依托海铁联运这一“驱动轮”,推动南向通道成为中国西部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新通道;同时,还为东盟与中国北方市场,乃至欧洲的互通,打通了一条新通道。

  4月11日,防城港至济南东盟冷链专列试运行。专列载着174吨海产品顺利抵达济南。目前,每天约有150个集装箱的东盟海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拓展国际合作崭新格局

  今年年初,“东帝汶马纳图托拉雷安南渔业港水产园区”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广西义信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经两国政府批准建设的“两国双园”项目,即在东帝汶建设包含渔港和万吨级的深水贸易港、渔船造船厂、海产品海鲜分拣加工厂等项目在内的产业园区,在广西钦州犀牛脚镇中心渔港建设水产贸易园区,总投资约4亿美元。

  东帝汶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是中国船只通往南美洲的重要通道和补给站。东帝汶马纳图托区区长费尔南多表示,集合了广西渔业发展优秀成果的“园区”项目在东帝汶落地实施,对辐射和带动两国与南海诸国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西海洋和渔业部门立足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支持和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文莱签订渔业合作备忘录,计划总投资1.3亿元的大蚝养殖试验及培训项目部分已建成投产;广西祥和顺远洋捕捞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在毛里塔尼亚建设远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拥有28艘渔船的大型远洋船队……

  目前,广西企业与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和渔业合作,总投资超过20亿元,合作项目也从远洋捕钓作业拓展到海洋养殖、渔业科研、生物保护、补给服务等更广阔更深层次领域。在“引进来”方面,促成了美国、加拿大、泰国等一批境外投资入桂发展。广西向海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推行标准化质量管理

  5月的北部湾,天高海阔,生机盎然。

  钦州湾大蚝示范区,一排排大蚝在生态优良的“天然牧场”中茁壮成长。经过7年多建设,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生产基地,全国七成近江牡蛎都出自于此。

  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伟德告诉记者,钦州大蚝养殖面积已有10万多亩,年产量20多万吨,年产值20多亿元,大蚝养殖相关产业的从业者超过10万人,是钦州沿海渔民最大的一个养殖项目。

  示范区在坚持科学养殖的同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2017年,启动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取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并延长产业链,向国际市场迈进。“我们将设计建造抗风浪的浮筏,向更深海的地方要资源。同时,我们加强跟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在流通和加工领域下功夫,谋求新发展。”黄伟德说。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广西珍惜“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美誉,力求良好生态与向海经济“同频共振”。2017年,广西完成了北部湾海域7000公顷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但划定是基础,严守才是关键。防城港市的东湾和西湾处于港口交通关键位置,海岸线范围超过100公里,经济开发空间很大。该市原本规划将其全部划入建设范围。广西海洋部门为了保护东湾、西湾海岸线生态环境,把两湾一半以上的岸线划入红线范围。防城港市在严守红线制度前提下,其港口经济、城市经济、旅游开发仍得以迅速发展。

  广西对海洋牧场建设给予重点倾斜。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原农业部201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目前广西唯一在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已投入3350万元,投放人工鱼礁单体2100多个,覆盖面积达1040公顷。

  防城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渔业科负责人檀宁介绍,投放人工鱼礁,相当于给鱼建造房子,增加海洋渔业的资源量。下一步,防城港市将依托海洋牧场建设,在珍珠湾内湾养殖珍珠,并投放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同时培育休闲渔业,做到三产融合,海陆联动发展。

  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倒逼广西海洋和渔业产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推动向海经济走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发展之路。根据广西海洋水质监测数据结果显示,2018年1~4月,广西海洋生态继续保持较好状况,近岸水质达标率91.7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