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经济动态

福建省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纪略

作者: 记者许嫣妮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7-12-18 打印本页

  向海则兴,开海则强。福建省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福建被列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内外兼修,推动海洋经济乘势发展。

  规划先行挖掘发展潜力

  从渔业一家独大,到海洋五大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福建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有底气。自2013年以来,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8003亿元,占全省GDP的28.1%,较2015年增长13.1%,比全国平均高6.3个百分点。

  坚持规划先行、政策配套。福建全力抓好《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建设,突出海峡、海湾、海岛特色,着力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海洋开发新格局。经过4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湾区经济基本形成,六大湾区海洋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11%、27%、7%、17%、23%、15%左右。

  坚持产业引领、项目带动。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70多项,总投资44.8亿元,是全国6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中最多的省份。

  坚持结构优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超千亿元水产产业集群,2016年大黄鱼等十大特色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达867亿元。推动渔港群、城镇群、产业群三群联动,在全国率先提出渔港经济区建设模式,启动建设霞浦三沙、连江黄岐等8个渔港经济区。

  深化对外合作打造烫金名片

  福建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通过“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平潭国际海岛论坛、厦门国际海洋周等重大活动,充分展示海洋事业的发展成就,积极加强与各国的联系交流。

  11月初,集国际海洋论坛、海洋展览洽谈活动、海洋科普文化活动以及城市海洋嘉年华于一体的厦门国际海洋周,吸引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级官员和十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从最初一个单一的市长论坛,到能与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国际水周”相媲美的国际海洋盛会;从单纯对海洋生态环保的关注,到全面覆盖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以及全球海洋政策的海洋智库,厦门国际海洋周国际海洋品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沿海各城市、海洋各界以及国际社会对话、交流与合作的重量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国的海洋城市深化了与世界海洋国家与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海洋发展的合作空间,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过4年的运作,“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已成为平潭一张金灿灿的名片。作为中国首个海洋文化与自行车运动结合的赛事,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荣获了中国自行车运动风云榜“最具影响力业余赛事品牌”称号,对海洋文化传播、平潭国际旅游岛宣传、自行车运动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扩大开放海洋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

  根据规划,福建力争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海洋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朝着这一目标,下一阶段,福建将在海洋产业、海洋环保、民生工程、对外合作等方面下足功夫。

  实施“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努力推进台海精细化预测预报智能服务、京台高速—台海桥隧工程保障智能服务、“一带一路”合作与应用智能服务、海洋新装备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智慧海洋支撑体系等5个方面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智慧海洋”工程示范项目落地福建。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海洋产业目标,以福州和厦门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重点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链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

  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围填海管控办法》,抓好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措施的落实,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生态红线真正能划得定、留得住。

  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实施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建设项目,开展海洋捕捞及辅助渔船电子身份识别终端配置安装试点,加快海洋观测网建设。实施渔港建设及产业融合工程包,推进石狮祥芝等8个渔港经济区建设。实施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推进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分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启动建设基础能力、海洋人文交流、海洋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海洋公园生态服务平台等项目,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实施海洋渔业“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等国家的合作,推动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