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经济 > 海岛开发 > 开发聚焦

“风光互补”打通零能耗“最后一公里”

作者: 沈湫莎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7-12-14 打印本页
   中国海洋报讯  只能用能源换得水源,是长期以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生态难题。本月初,上海“零能耗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结题,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实现了绿色生产生态工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缺水地区生产淡化水的能源成本大幅下降。

  守着大海没水喝,是我国许多岛屿的现状,解决当地人的饮水问题,主要采用3种方式,即蒸汽热法、反渗透膜法、太阳能法。前两种方式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源成本高,第3种方式也需要少量电能来实现水泵抽水。

  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零能耗”海水淡化项目,由上海骄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研究任务。

  据悉,在此之前,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将太阳能利用率开发到95%,只有不到5%的电力需要外接输送,可就是这5%的电,成为破解“用电依赖”的“最后一公里”。上海骄英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的难点在发电量和系统的匹配度上。如果发电太多,设备无法‘消化’就会损害系统;如果发电不足,设备就无法维持运转。”

  为了使太阳能和用电量之间相互匹配,该项目设计了一种用电负载自匹配智能控制器,即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创造出一个智能电网,如果当地阳光灿烂,太阳能转化的电能过多,匹配器就将其自动转化为热能,也能用于产水;如果太阳能不足,就利用风能补足。

  这一“风光互补”海水淡化系统摆脱了对电网的依赖,未来将在我国海南岛建设40个生态供水项目,预计可解决沿海村镇500万居民健康饮用水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