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文化 > 海岛民生

海岛中秋 情愈浓

作者: 海博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7-10-09 打印本页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期而至,又见月圆,又添相思,乡愁把笔者带进故乡福建东山岛多彩多姿的中秋节。

  在笔者的记忆中,故乡的中秋节情趣盎然,充满了浓浓情趣、款款情愫和绵绵情思。“皎皎天上月,圆圆海上生”,海边赏月的意境如诗似画。节日里,海岛人喜欢趁着月色,到海边听涛赏月、踱步闲聊。浪漫的年轻人邀约三五好友,沙滩当床,月光为被,让海风轻抚,听涛声催眠,堪称神仙般的美妙享受。

  中秋节前后,东山岛流行中秋博饼。博饼不是一种吃食,而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当年,郑成功为了鼓舞思乡将士,命令下属发明这种安抚军心、官兵同乐的游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成为一种独特的中秋文化,如今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每到中秋节,企业、公司都会举办这项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为海岛人的节日生活平添了无限的诗意和韵律。

  月饼对于东山岛人来说非常重要,犹如端午节的粽子、冬至节的汤圆必不可少。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岛上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月饼,但在贫困的年代,买不起的海岛人就用芋头切成圆状蒸熟,权当中秋饼供奉“月娘妈”。中秋时节的芋头最好吃,自古就有“七月半鸭,八月半芋”的食谚。东山岛吃芋的花样令人眼花缭乱,常见的有煮芋粥、蒸芋饼、炊芋粿、炸芋块、捣芋泥、搓芋枣,还有芋鸭、红烧猪肉芋等。人们将米粉和芋头同煮当主食,当地方言“芋”与“路”谐音,故有好口彩的食谚:“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在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家家户户蒸芋头代中秋饼供奉“月娘妈”(月亮)。那时,小孩子最期待、最开心的事就是等大人拜月后,分食芋饼。至今,我仍怀念浓香酥松的芋饼,在我的心目中,芋饼仍是中秋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

  在东山岛,中秋节又被示为思亲节。1950年5月10日,东山岛4700多名男子被国民党58师抓去台湾。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每逢天上月圆,家属面对海峡怅叹,眼望银河抒愁,盼望着家人早日回归团聚。有一首思亲歌谣唱道:“中秋玉盘挂在天,老身望月泪涟涟。台湾亲人未回返,望穿秋水月空圆……”月光泻照的银滩、碧波摇曳的船艏,都是祭拜“月娘妈”的身影。由于芋头是一个大芋连着一些小芋,芋母、芋子便被当作母子亲情的象征。大多数台胞的祖先是古代从闽南移居过去的,不少富有情趣的节俗依然保持着闽南祖家的风俗。他们对芋头有着特殊感情,一到中秋节,一股吃芋食风伴随着秋风在闽台民间习习吹拂,城乡到处飘溢着诱人食欲的芋香。

  银河流辉无意,海峡澎湃有情。在我的记忆中,一轮明月、一腔情感、一缕思绪,演绎了东山岛淳朴的风情。海岛人在中秋夜里,把所有的诗情画意都供奉给“月娘妈”。无论温馨团圆,还是羁泊异乡,海岛人情感里总有一轮明月升腾在心的海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