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政务 > 海岛要闻

聚焦主业 为海洋观测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作者: 记者刘川 通讯员陈吉祥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7-09-20 打印本页

  2017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海洋业务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环境观测预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一站多能”和“一中心多基地”建设,夯实业务化基础,拓展职责任务,持续提升海洋(中心)站观测、监测、监视和预报能力。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全面提升海洋观测业务技术支撑能力,力求成为海洋观测业务技术支撑的排头兵。

  立足国家需求 把握海洋观测业务发展重要机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发展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明确提出建设“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等重大工程。新的国家科技计划提出,“重点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这为海洋观测业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国家海洋局业务系统建设和重大工程实施对海洋观测业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海洋环境监测基础设施、海域动态监控和海岛监视监测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明确将海洋观测覆盖范围由近岸向近海和中远海拓展,由水面向水下和海底延伸,近海、大洋和极地观测有机结合,岸基、海基、空(天)基观测一体化,实现“一站多能”。

  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期间部署实施了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智慧海洋、雪龙探极、蛟龙探海6项重大工程。海洋观测则是了解认识海洋自然属性和环境特征的基本手段,海洋观测业务是海洋预报和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提升体系化技术研发能力,建立技术创新和业务支撑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局综合管理和重大工程实施的要求。

  切实履职尽责 海洋观测业务体系技术支撑作用显著

  2017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强化履职尽责,勇于攻坚克难,牵头承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底观测工程两项国家重大工程可研论证业务支撑取得重要进展。汛前海洋站和地震台网巡检扎实实施,“一站多能”技术支撑任务实现业务化试运行,有效保障了海洋观测网稳定可靠业务化运行。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外建站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方案编写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该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技术中心承担完成了该项重大工程总体架构及‘十三五’重大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和可研报告编制设计单位招标工作,启动了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组织召开了总体架构和建设方案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先后组织了两次部委间专项建设方案审查会,两次专项建设内容论证会。完成了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编制和“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入库。

  海洋观测业务化技术支撑职能有效落实。技术中心开展了汛期前海洋站(点)以及地震台网巡检,海洋站仪器设备技术升级和人员培训。开展了海洋观测备品备件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保障。扎实落实省级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专项建设任务,完成了浙江省19个验潮站、广东省18套水文气象站的建设任务。国家防灾减灾专项二期技术中心节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针对海洋观测雷达一平台多用途的业务需求,开展了海洋观测雷达调研,编制了地波雷达和X波段目标探测雷达调研报告,开展了地波雷达业务应用技术培训。落实海洋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组织召开了局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开展了《无线电管理条例》宣贯。

  “一站多能”技术支撑任务实现业务化试运行。完善岸基海洋水质集成监测系统,完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并开展业务化试运行,在小麦岛海洋站顺利安装和联调。下一步将继续在硇洲、三沙等多个海洋站的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运行。

  “雪龙探极”方案编制任务积极落实。技术中心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南极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建设工作,研究确定了建站实施方案,为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观测站建站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承担了“雪龙探极”方案编制任务,完成极地技术装备相关材料编写。

  入海口排污在线监测和西太放射性监测任务稳步推进。加快推进了在天津北塘入海口建设集观测、监测及监视于一体的综合自动观测系统任务进度。根据2017年西北太平洋放射性监测工作方案,技术中心开展了表面漂流浮标研发工作,计划下半年结合西北太平洋秋季航次布放。

  遥感与卫星检验业务支撑工作不断强化。技术中心参与完成了“十三五”新一代海洋卫星定标检验业务规划设计,为后续海洋系列卫星的业务化定标检验和定量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中标5颗海洋业务卫星产品真实性检验软件项目。参与的万山海上定标场设计建设支撑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实地踏勘和仪器设备选址。“高分三号”卫星SAR海面风场反演算法开发基本完成,已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

  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外建站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扎实落实《中国国家海洋局与柬埔寨王国环境部关于建立中柬联合海洋观测站的议定书》。通过中—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技术中心与柬方合作实施柬埔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合作及能力建设项目。技术中心提出的中柬合作倡议列为双方最优先合作领域。目前,技术中心与柬埔寨环境部已组成中—柬联合海洋观测站工作组,完成了现场踏勘选址,年内完成建站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积极落实中瓦(努阿图)、中牙(买加)、中斯(里兰卡)和中马(尔代夫)等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技术援助项目,年内完成瓦努阿图观测站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 全面提升海洋观测业务技术支撑能力

  技术中心认真贯彻国家海洋局党组“一个定位、三个聚焦、八项调整改革任务”思路和“建设五大体系、实施六项重点工程”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以发展海洋技术与装备为主线,以支撑海洋观测监测监视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为主要职责,围绕发展深水、绿色、安全海洋高新技术的要求,加强海洋立体观测、监测和监视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创新,在重要技术创新领域充分发挥国家主力军的作用,切实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开展海洋观测监测技术装备体系论证与建设。针对近岸、近海、大洋和极地的观测监测需求,以及水面、水中、海底观测监测技术特点,技术中心按照“岸—海—空—天”一体化观测监测监视的要求,开展海洋观测监测技术装备体系设计。构建由海洋仪器装备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等组成的政策功能单元,室内和海上测试平台等组成的测试评价功能单元,以及覆盖仪器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监管和保障功能单元组成的技术装备体系。

  保障国家海洋观测监测网建设。为国家海洋观测网、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网、海底观测网、“一站多能”系统、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重要安全通道的观测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推动与沿线国家有关部门签署合作建站协议,完成海外观测站建设。履行好海洋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职责。

  建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依托国家海洋防灾减灾专项二期、海底观测网和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程,建设国家海洋观测网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推动建设海洋生态在线监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完善海洋观测网备品备件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观测、监测、监视网仪器设备全运行周期的状态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观测监测网装备的管理和维护效能。

  建立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按照体系化要求,制修订海洋观测网的建设、运行、维护标准。制修订海洋观监视仪器设备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新型海洋观测监测仪器设备入网测试评价技术标准规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