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海岛旅游 > 神话传说

双桥槐花井 传说是绣花姑娘掉落的鞋变的

作者: 见习记者 黄燕玲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时间:2014-07-16 打印本页

  

    在定海双桥镇紫微侯家,听着早起来来往往的街坊邻居打招呼声,绕过弯弯折折的弄堂,就能看见一口井和一个浅水坑。浅水坑依着居民住房伸向前方,那口井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槐花井。

  槐花井只有半人深,水质清澈,站在井边就能看见底下的石头。井壁上插着20多根水管,这是附近居民抽水到自家用的,四五年前,很多户人家还将井水接到家里,作为生活饮用水。这些年,虽然通了自来水,但家里喝的水还是会到槐花井中去打。村民侯宽明说。

  井边用绳子挂了一只瓢,供来往的人们喝水解渴。小记舀起一瓢水喝下去,真的能感受到井水在身体流过的地方透着一丝凉意。

 

  以前外姓人碰不得的槐花井

 

  槐花井边特别繁忙。早上4时半就有早起的老人洗衣服,晚上八九时还有晚归的人在井边洗澡。

  炎热的夏天,附近村民常常会将西瓜、啤酒用网兜子兜住,浸在浅水坑里几个小时,等吃完饭,再取出来。吃着特别凉爽。侯宽明说,冬天呀,这井水是暖的,上边还有一层雾。天气越冷,这雾就越重,水也就越暖。

 

  但在以前,这井水可不是你想冰西瓜就能冰的

 

  60多岁的潘小娥说,早些年,槐花井的水只能是姓侯的人用,外姓人不得去碰。

  潘小娥的爷爷姓潘,奶奶姓侯,爷爷是入赘到奶奶家的。明显,爷爷不是侯家人,是个外姓人,所以,爷爷不能去挑槐花井的井水,也不能挑浅坑里的水,引水灌溉这事儿就落在了奶奶身上。在那一辈,种菜灌溉还没有电动抽水机,得靠人脚去蹬水车。潘小娥的奶奶是个裹了小脚的人,取水这件事儿就费了她不少力气,有时,一早上下来,人都站不稳了。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规矩了,清晨的槐花井旁,来来往往都是不同姓氏的人在洗菜、洗衣。但村民也自发定了一个规矩,槐花井的水只准打上来喝,而浅水坑的水被两道石条分开,形成了两个相互流通的水坑,上方的水坑是洗菜、洗衣用的,下方的水坑是涮拖把用的。

 

  传说,这是绣花姑娘乘龙远去时掉落的绣花鞋变成的

 

  这儿附近的村民洗衣、洗菜几乎都在这个浅坑里,而且都是将衣服、菜直接放在水坑里洗,这浅水坑的水质是如何保持清澈的呢?

  村民顾秀琴说,这浅水坑的水来自旁边的槐花井,又是流通的,所以,洗完的水会自然而然地流向下游。

  说来也怪,也就半人深的槐花井,即使在大旱年份也不会枯竭,两只抽水机同时抽也抽不完这井水。侯宽明说,大旱年份,周边井里的水都枯了,槐花井的水却依然充足,周边墩头、天童的村民也前来槐花井取水。

  侯家的村民对这个现象有着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是老姑婆的女儿在保佑着他们。

  传说,很久以前,侯家住着一对母女,母亲韩氏,也就是村民口中的老姑婆,女儿叫做郑绣花。郑绣花人如其名,有着一手好针线活。

  一年大旱,绣花为了求雨,用金线绣一条龙,将它养在水缸里七七四十九天,换了整整七大缸的水。但老姑婆并不信这一套,便将水缸打翻。只听的巨响一声,水泼洒出去的地方立刻变成了一个深潭,这深潭就被后人叫做龙潭坑,在如今茶人谷的上方。

  不一会儿,一条巨龙从水里腾空而上,载着绣花向大海飞去。老姑婆见到这场景,只能在后边苦苦地追,边追边喊绣花,回来呀,她叫一声,龙就回一次头。老姑婆叫了十三声,龙回头了十三次,如此便有了如今墩头的大浦十三湾。

  而这一叫一回头间,绣花的一只绣花鞋从高空掉落在了槐树旁,手绢也掉落在了附近,便有了槐树旁的那口槐花井和浅水坑。至此,槐花井从来没缺过水。

 

>>相关新闻